题渊明归去来图(其一)
此心若识真归处,岂必田园始是家。
鉴赏
这首诗由金代诗人王若虚所作,名为《题渊明归去来图(其一)》。诗中以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为背景,探讨了对“归处”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首句“靖节迷途尚尔赊”,引用了陶渊明的别号“靖节”和“迷途”,表达了对陶渊明在归隐前内心的挣扎与迷茫,暗示了他寻求心灵归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次句“苦将觉悟向人誇”,则揭示了陶渊明在找到内心平静后,可能对外界展示出的那份自得与满足,但同时也暗含了一丝自我炫耀的意味,强调了真正的觉悟不应只是对外的宣告,而应是内在的平和与自足。
第三句“此心若识真归处”,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真正的归宿并非外界物质的拥有或环境的改变,而是内心深处的领悟与和谐。这里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归宿比外在的田园生活更为重要。
最后一句“岂必田园始是家”,是对前文的总结与深化,明确指出家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一种心灵上的归属感。这句话鼓励人们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而非仅仅依赖于外在的条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为引子,探讨了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归宿,以及真正的幸福与满足并非来源于物质的拥有,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自我认知的觉醒。
词语解释
归处的意思:归依。《诗·曹风·蜉蝣》:“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郑玄 笺:“归,依归。”归依之处。 唐 白居易 《重题》诗之三:“心泰身寧是归处,故乡何独在 长安 !”...
靖节的意思:见“ 靖节徵士 ”。...
觉悟的意思:[释义](1) (动)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醒悟。他终于觉悟了。(作谓语) (2) (名)一定的政治认识。他有很高的政治觉悟。(作宾语) [构成]并列式:觉+悟 [同义]觉醒[反义]迷惑...
迷途的意思:[释义](1) (动)迷失道路。 (2) (名)错误的道路。 [构成]偏正式:迷(途 [例句]走上 迷途。(作宾语)...
岂必的意思: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尚尔的意思:(1).仍然。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土番 之酋长尚尔骄悍, 哈密 之城印犹未归。”(2).尚且如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对神尚尔,对人可知。”...
识真的意思:(1).识别真相。 唐 柳宗元 《重赠》诗之二:“世上悠悠不识真,薑芽尽是捧心人。” 金 王若虚 《文辨》:“世之秉笔者往往不谨,驰骋雕鐫,无所不至,自以为得意,而读者亦从而歆羡,识真之士,何其少也。”(2).识认自然之道;认识本原。 唐 张说 《岐州刺史平原男陆君墓志铭》序:“公讳 伯玉 ,字某, 河南 人,识真之士也。” 明 海瑞 《训诸子说》:“圣贤以识真诲人,其説备在方册。”...
田园的意思:[释义](名)田地和园圃,泛指农村。 [构成]并列式:田+园 [例句]田园诗人。(作定语)...
心若的意思:犹心顺。《汉书·礼乐志》:“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真归的意思:真正的归宿。 宋 朱熹 《伏读赵清献公瑞岩留题感叹之馀追次元韵》:“珍重九原如可作,问渠何处是真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