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囊山觉初长老(其一)
宋 · 刘克庄
岂谓茶毗速,龛前一怆情。
空留尊宿貌,难问小师名。
骨已迎归塔,衣多唱入城。
百年如此过,何异不曾生。
空留尊宿貌,难问小师名。
骨已迎归塔,衣多唱入城。
百年如此过,何异不曾生。
注释
岂:难道。谓:认为。
茶毗:火化。
速:迅速。
龛:佛龛。
前:面前。
一:一点。
怆情:悲伤之情。
空:只。
留:留下。
尊宿:僧侣。
貌:模样。
难:难以。
问:询问。
小师:小师父。
骨:尸骨。
迎归:迎接归来。
塔:佛塔。
衣:衣物。
唱入:诵经声伴随。
城:城市。
百年:一生。
如:像。
此:这样。
过:度过。
何异:与...有何不同。
不曾:未曾。
生:出生。
翻译
怎能说火化如此迅速,面对佛龛我心中充满哀伤。只留下僧侣的遗像,却无法询问小师父的名字。
尸骨已被迎回佛塔,僧衣常伴着诵经声进城。
一生就这样度过,与从未出生有何不同。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长老辞世后的凄凉情景。"岂谓茶毗速,龛前一怆情"表达了对逝者匆忙离去的不舍和哀伤之情,茶毗即是古代佛教中火化遗体的仪式,龛则是埋骨之地。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细节,抒发了对逝者的怀念。
"空留尊宿貌,难问小师名"一句,则表达了对逝者形象依旧而其名未能流传的哀叹。尊宿指的是逝者的旧居或遗容,小师则可能是对逝者的一种敬称。
接下来的"骨已迎归塔,衣多唱入城"更进一步描绘了逝者遗体被安置于塔中的情形,而其遗物却被人们争相占有,带回家中。这里的"塔"通常指的是僧人的墓塔,而"衣多"则可能是指佛教僧侣所穿之服。
最后两句"百年如此过,何异不曾生"则是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这番描述,表达了对逝者以及一切生命短暂易逝的感伤,以及对时间流逝带来的空寂感受。
整首诗语言简约而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沉思。通过对逝者生前情景的回忆和对其离世后遗物处理方式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寄托哀伤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