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经姑苏怀古二首(其一)
唐 · 许浑
越兵驱绮罗,越女唱吴歌。
宫尽燕声少,台荒麋迹多。
茱萸垂晓露,菡萏落秋波。
无复君王醉,满城颦翠蛾。
宫尽燕声少,台荒麋迹多。
茱萸垂晓露,菡萏落秋波。
无复君王醉,满城颦翠蛾。
注释
越兵:越地的士兵。绮罗:华丽的丝织品,此处代指华贵的车马或服饰。
越女:越地的女子。
吴歌:吴地的歌曲。
宫尽:宫殿内,到宫殿的尽头。
燕声:燕子的叫声,常用来形容宫殿的寂静或凄凉。
台荒:高台荒废。
麋迹:麋鹿的足迹,象征人迹罕至的荒凉。
茱萸:一种植物,古人常在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垂晓露:挂着早晨的露水。
菡萏:荷花的别称。
秋波:秋天的水波,这里也比喻为眼神。
无复:不再有。
君王醉:君主沉醉享乐的情景。
满城:全城。
颦翠蛾:皱眉的样子,翠蛾指女子的眉毛,这里形容全城女子的哀愁。
翻译
越地的士兵驱赶着华丽的车马,越地的女子吟唱着吴地的歌谣。宫殿中燕子的啼声稀少了,高台上荒凉野鹿的踪迹增多。
茱萸的枝条清晨挂着露珠,荷花在秋水中片片凋落。
再也没有君王沉醉的场景,全城的女子都皱起了眉头,如同翠绿的蛾眉一般哀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意境。"越兵驱绮罗,越女唱吴歌"两句,通过对古越国军队和越女吟唱吴地歌曲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感伤之情。"宫尽燕声少,台荒麋迹多"进一步强调了时光流逝、壮丽不再,燕子在空寂寥的叫声与废弃的高台上留下的麋鹿足迹,是对昔日繁华的无声哀叹。
接下来的"茱萸垂晓露,菡萏落秋波"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茱萸(一种植物)的露水和菡萏(一种草本植物)的秋风中飘落的花朵,既映衬了诗人孤寂的心情,也增添了一份凄凉。
最后"无复君王醉,满城颦翠蛾"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帝王豪饮乐事的怀念,以及对当下荒废城市中,只剩下墙头生长的翠绿色苔藓和飞舞的小虫的哀愁。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忆与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独特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