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于中和桥玄真观访太行钱采之坐话不觉城门已闭回驾宿玄房得会吴秋官仲敬携酌赋此
明 · 湛若水
阮生泣途穷,不知有回驾。
易贵穷则变,变通道乃大。
达处岂无塞,塞处达斯得。
达塞一以观,何必妄欣戚。
回飙吹我裳,超然坐玄房。
胡为得良友,共此灯烛光。
灯烛同心光,觞酌三相忘。
诣道亦如是,何用而不臧。
易贵穷则变,变通道乃大。
达处岂无塞,塞处达斯得。
达塞一以观,何必妄欣戚。
回飙吹我裳,超然坐玄房。
胡为得良友,共此灯烛光。
灯烛同心光,觞酌三相忘。
诣道亦如是,何用而不臧。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的作品,题为《暮于中和桥玄真观访太行钱采之坐话不觉城门已闭回驾宿玄房得会吴秋官仲敬携酌赋此》。诗中,诗人以阮籍的典故开篇,表达在困境中不失希望,认识到事物在穷困时会有转变,通达与困塞可以相互转化。他强调不必过于欣喜或悲伤,因为人生境遇本就循环往复。
接着,诗人描绘了与好友钱采之、吴秋官在玄真观相聚的情景,享受着灯光下的交谈和饮酒,感到心灵上的契合。他借此比喻追求道义的过程,认为只要坚守正道,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找到价值,表达了对友情和真理的珍视。
整体来看,湛若水在这首诗中寓言哲理于日常生活场景,展现出其深沉的人生观和对道家思想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