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峡四首(其一)
宋 · 杨万里
峡水都是泉,非雨元自足。
不知几滴珠,成此一川玉。
旁将山染翠,仰为天写绿。
何当雪月夜,孤艇苇间宿。
不知几滴珠,成此一川玉。
旁将山染翠,仰为天写绿。
何当雪月夜,孤艇苇间宿。
注释
峡水:山谷中的河流。泉:泉水。
元自足:本来就很充足。
几滴珠:少量水滴。
成此一川玉:汇聚成这条如玉的河川。
旁:旁边。
染翠:染成绿色。
仰:抬头看。
写绿:描绘出绿色。
何当:何时能够。
雪月夜:下雪的月夜。
孤艇:独自的小船。
苇间宿:在芦苇丛中过夜。
翻译
溪水源头皆为泉水,非雨水也能自给充足。难以估算多少水滴汇聚,才形成这一片玉液河川。
流水将山峦染成翠色,倒映天空一片碧绿。
何时能在这雪月之夜,独驾小舟在芦苇丛中歇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首句“峡水都是泉,非雨元自足”指出峡中之水清澈见底,不依赖于雨水的滋润,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生命力。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不知几滴珠,成此一川玉”用比喻的手法,将峡中的溪流比作珍珠,将整个江河比作美玉,表现了诗人对这片水域的赞叹之情。这些自然景观不仅是物理存在,更有着精神层面的价值。
“旁将山染翠,仰为天写绿”则是从色彩和动态两方面描绘山峦的姿态,用“翠”、“绿”二字烘托出山川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这种写法,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山峦间的清新气息。
最后,“何当雪月夜,孤艇苇间宿”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寄寓和未来愿景。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向往,更是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这里的“何当”表现出一种渴望,将来有一日能在这样一个雪月交辉的夜晚,独自驾着小船,在苇丛中停泊过夜,那将是多么惬意和宁静的一种体验。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深,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那份超凡脱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