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狐裘赏析

狐裘

明 · 徐渭
狐裘赊去止三金,大海投鱼两岁沈。
鹰马趁风嫌未急,檐阶负日苦长阴。
歌闻未必如金石,肘见真应捉领襟。
犹喜雪宵看信国,发冲冠顶汗淋淋。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狐裘》。诗中以狐裘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狐裘赊去止三金,大海投鱼两岁沈”以狐裘赊借的微小代价与大海中鱼的沉没形成对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测。狐裘虽廉价,却能保暖一时;而大海中的鱼,即便庞大,也难逃沉沦的命运。这不仅是对个人际遇的感叹,也是对世间万物命运的深刻洞察。

颔联“鹰马趁风嫌未急,檐阶负日苦长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鹰马在疾风中似乎嫌速度不够快,而檐下的台阶在漫长的阴天里承受着日光的苦楚。这里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了人在追求目标时的急切与无奈,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挣扎。

颈联“歌闻未必如金石,肘见真应捉领襟”则表达了对艺术与现实的思考。歌声或许美妙,但不一定能像金石一样永恒;而肘见(即从侧面看到)的真相,往往能触及人心,如同抓住衣襟一般直接有力。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表现与真实情感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尾联“犹喜雪宵看信国,发冲冠顶汗淋淋”以雪夜观国事的场景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注。尽管外界环境严酷,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忱,其情感之深可见一斑。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怀,也体现了明代士人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狐裘》一诗通过对狐裘、大海、鹰马、檐阶、歌声、肘见、雪夜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艺术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与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