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德水漕使于京口
明 · 范景文
奕奕丰棱朗遹云,澄清颂更满江濆。
霜飞铜墨骢堪避,疏绘流亡草莫焚。
齐鲁名咸宗泰岱,东南士尽仰河汾。
明朝扬子仙帆渡,遥向三山挹紫芬。
霜飞铜墨骢堪避,疏绘流亡草莫焚。
齐鲁名咸宗泰岱,东南士尽仰河汾。
明朝扬子仙帆渡,遥向三山挹紫芬。
鉴赏
此诗《送卢德水漕使于京口》由明代诗人范景文所作,以送别友人为主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仕途的殷切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首联“奕奕丰棱朗遹云,澄清颂更满江濆”描绘了友人卢德水漕使即将启程前往京城的情景,以“奕奕”形容其风度翩翩,“丰棱朗遹”则暗示其品德高尚,正直不阿。而“澄清颂”则比喻友人的到来为地方带来清正之风,使得江边更加清明,充满了对友人政绩的期待。
颔联“霜飞铜墨骢堪避,疏绘流亡草莫焚”运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霜飞铜墨骢堪避”出自《汉书》,意指友人如霜雪般清白,即使在官场上也能够保持廉洁,避免受到污浊的影响。后一句“疏绘流亡草莫焚”则是借用了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对友人关注民生疾苦、体恤百姓的期望,希望他能像杜甫一样,不焚烧流离失所者的草屋,体现其仁爱之心。
颈联“齐鲁名咸宗泰岱,东南士尽仰河汾”进一步赞扬了友人的声望与影响力。齐鲁之地的人们都尊崇泰山,东南地区的士人都仰望黄河之滨,这里通过泰山和黄河这两个地理标志,象征友人在山东和山西两地的崇高地位和广泛影响。
尾联“明朝扬子仙帆渡,遥向三山挹紫芬”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想象着友人乘坐着仙帆,在明朝的早晨从扬子江出发,向着遥远的三山行进,沿途可以感受到紫色的芬芳,寓意着友人仕途顺利,前程似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还寄托了对友人仕途的深切祝福,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