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严光传二首(其二)
宋 · 刘克庄
羊裘素不习朝仪,公遣西曹屈致之。
道是君痴君不服,巢由安肯见皋夔。
道是君痴君不服,巢由安肯见皋夔。
注释
羊裘:古代隐士的代称,这里指某位隐士。朝仪:朝廷的礼节制度。
西曹:古代官署名,主管人事或司法。
屈致:委屈地邀请,表示对隐士的尊重。
君痴:形容人坚持己见,不轻易改变。
巢由:巢父和许由,古代的隐士,以不仕而著名。
皋夔:皋陶和夔,古代的贤臣。
翻译
羊裘先生向来不熟悉朝廷礼仪,主公派西曹官员委屈地邀请他。你说他痴心不改,他却不信,巢父、许由这样的人,怎会去见像皋陶、夔这样的贤臣呢。
鉴赏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七言绝句,属于读史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严光的传记的阅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不遇、怀才不遇的感慨。
"羊裘素不习朝仪" 一句,指的是严光不曾习惯于朝廷的礼节和官场之道。羊裘是古代北方民族所穿的皮衣,常用来比喻边塞将士或豪放不羁的人物。这里通过“素不习朝仪”表明严光性格豪迈,不屑于束缚。
"公遣西曹屈致之" 一句,则是说公(指掌权者)派遣官吏去招揽严光,意在将他的才华纳入朝廷的轨道。西曹可能特指某个机构或职位,屈致则意味着尽力挽留。
"道是君痴君不服" 这一句,是诗人由此感慨,认为严光之所以不被时人所理解和接受,是因为他过于忠诚(痴)而不随波逐流(不服)。这里的“痴”并非贬义,而是形容其对理想的执着与坚持。
"巢由安肯见皋夔" 最后一句,诗人借用古代隐者巢父、由子之事,暗喻严光虽然有才能,但由于时势不济,恐怕也只能像他们一样选择归隐山林。皋夔,即是远古的贤士,他们不愿意在乱世中显露头角。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于人才难以得到重用的哀叹,以及对个人的忠诚与坚守理想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