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感怀
唐 · 齐己
渔翁那会我,傲兀苇边行。
乱世难逸迹,乘流拟濯缨。
江花红细碎,沙鸟白分明。
向夕题诗处,春风斑竹声。
乱世难逸迹,乘流拟濯缨。
江花红细碎,沙鸟白分明。
向夕题诗处,春风斑竹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渔翁:捕鱼的人。那会我:哪里懂得我。
傲兀:傲然独立的样子。
苇边行:在芦苇丛边行走。
乱世:动荡不安的社会。
难逸迹:难以隐藏自己的行踪或避世。
乘流:趁着水流。
濯缨:洗涤冠带,比喻超脱世俗,保持高洁。
江花:江边的花。
红细碎:红色且细小繁多。
沙鸟:沙滩上的鸟。
白分明:白色且清晰可见。
向夕:傍晚时分。
题诗处:写诗的地点。
春风:春天的风。
斑竹声:风吹过有斑点的竹子所发出的声音。
翻译
渔夫哪懂我的心意,我独自傲然地在芦苇边行走。在这纷乱的世界难以隐匿行踪,我打算顺流而下,洗濯我的帽带表示高洁之意。
江边的花朵红得细碎而艳丽,沙滩上的鸟儿洁白得格外显眼。
傍晚时分我题诗的地方,春风吹过斑竹,传来沙沙声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翁在乱世之中,独自行走于苇边的情景。"渔翁那会我,傲兀苇边行"表达了诗人对渔翁超脱尘俗、独立自我的赞美。而"乱世难逸迹,乘流拟濯缨"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动荡不安社会环境的无奈和逃避之意。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江花红细碎,沙鸟白分明"勾勒出了春日江边的美丽画面。"向夕题诗处,春风斑竹声"则捕捉到了诗人在傍晚时分,于某个地点停留下来吟咏诗句的情景,以及那微妙的春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乱世之中的个人情感与逃避欲望的表达。通过渔翁这一隐逸形象,诗人寄寓了自己对于超然物外、保持心灵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