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东坡石炭(其二)赏析

和东坡石炭(其二)

清 · 张佩纶
君不见塞南童土樵采断,樵子号寒衣至骭。
方筐拾得马通归,流人翻取名香换。
我观广莫山宛延,上者金银下瑞炭。
单于不知利有孔,但逐水草牛羊散。
土人然石火风腥,夜气神苗更谁看。
五千山荣杂代貉,莫笑岩顽与石悍。
人居未稠地宝閟,谁迁程卓业冶锻。
鹁鸪斑斑胡桃文,贵官烧木论条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人们的生活艰辛和矿产资源的利用。诗人以“塞南童土”开篇,描述了樵夫在严寒中艰难砍柴的情景,连衣带骨的寒冷揭示了他们的困苦。接着,提到捡到的马蹄金(可能是指矿石)被换取生活必需品,反映出当地物资匮乏。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广漠山中的矿产丰富,金银矿与煤炭并存,但外族统治者并未意识到这些资源的价值,只是随意放牧。当地居民以石头生火,夜晚的烟火气显得凄凉,无人关注自然的神奇。诗人感慨,即使山石看似粗犷,其实蕴含宝藏,而人口稀少的地方往往隐藏着未被开发的财富。

最后,诗人提到珍贵的胡桃纹理如鹑鸟羽毛般斑斓,暗示了木材的珍贵,连贵族都按条分段地对待。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对边疆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惋惜,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张佩纶以清末官员的身份,借诗反映了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