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其二)赏析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其二)

宋 · 欧阳修
欲知归计久迁延,三十篇诗二十年。
受宠不思身报效,乞骸惟冀上哀怜。
相如旧苦中痟渴,陶令犹能一醉眠。
材薄力殚难勉强,岂同高士爱林泉。

注释

归计:归乡计划。
迁延:拖延。
三十篇诗:三十年的诗歌创作。
二十年:二十年时间。
受宠:受到恩宠。
身报效:自身报答。
乞骸:请求辞职。
上哀怜:皇上怜悯。
相如:司马相如。
中痟渴:长期疾病和口渴。
陶令:陶渊明。
一醉眠:沉醉酒眠。
材薄力殚:才能有限,力量枯竭。
勉强:勉强支撑。
高士:高尚隐士。
爱林泉:热爱山林。

翻译

想要了解归乡计划已拖延许久,三十年的诗歌创作耗时二十年。
受到恩宠却不想自身报答,只希望皇上能怜悯我的请求。
像司马相如一样长期遭受疾病和口渴之苦,陶渊明还能沉醉于酒眠之中。
我才能有限,力量枯竭难以强撑,怎能与高尚隐士热爱山林相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仕途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首句“欲知归计久迁延”揭示了诗人长久以来对于归隐的念头,但迟迟未能付诸行动,显示出他对仕途的纠结与犹豫。接下来,“三十篇诗二十年”暗示了他在官场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但并未得到理想的回报。

“受宠不思身报效”表达了诗人虽然受到恩宠,却并未因此忘却自身的责任和报效朝廷的愿望,这体现了他的忠诚和责任感。然而,“乞骸惟冀上哀怜”则流露出他希望能得到皇帝的怜悯,允许他告老还乡。

“相如旧苦中痟渴,陶令犹能一醉眠”引用了司马相如和陶渊明的典故,前者曾因病痛而困苦,后者则能借酒消愁,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健康状况的忧虑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材薄力殚难勉强,岂同高士爱林泉”直抒胸臆,诗人自谦才疏力尽,难以在官场中继续勉强,他更愿意像那些高洁之士一样,热爱自然,享受林泉之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