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十四首(其十四)
清 · 俞樾
书生自怜。
芸窗十年。
也曾献赋金銮。
奏长杨一篇。
光阴走丸。
前游惘然。
世间万事如烟。
拟空山坐禅。
芸窗十年。
也曾献赋金銮。
奏长杨一篇。
光阴走丸。
前游惘然。
世间万事如烟。
拟空山坐禅。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俞樾所作,名为《醉太平十四首》之十四,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生在芸窗苦读十年后的感慨与反思。
首句“书生自怜”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一个饱读诗书的书生开始自我反省和审视。接下来的“芸窗十年”,形象地描述了书生在书斋中埋头苦读的漫长岁月,十年寒窗,寓意着书生为了追求学问和理想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也曾献赋金銮”一句,提到了书生曾经有机会进入皇宫,向皇帝献上自己的文章,这象征着书生对功名的渴望和对权力的向往。然而,“奏长杨一篇”之后,“光阴走丸”,时间如同飞逝的弹丸,转瞬即逝,表达了书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经历的回忆。
“前游惘然”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书生对于过去的经历感到迷茫和不确定,可能是因为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或是对过去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最后,“世间万事如烟”一句,将世间的一切比作烟雾,强调了事物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书生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拟空山坐禅”则是书生在面对这一切后,选择了一种更为内省和超脱的生活方式,试图在自然之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解脱。整首诗通过书生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个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挣扎、反思以及最终寻求心灵归宿的过程,充满了哲理性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