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德诗九章(其一)
元季政昏乱,帝用厌夷狄。
眷求令德宗,视乃善庆积。
沛然启其祥,疆宇俾开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上天对人间的公正与威严,以及在元朝末期政治动荡之际,人们对清明君主的期盼。诗人朱瞻基以"元季政昏乱"暗示时代的混乱,随后笔锋转向对贤明君主的向往,将希望寄托于具有美德的君主身上。"令德宗"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领导,他的出现如同"善庆积",为国家带来了吉祥和繁荣。最后,"沛然启其祥"表达了这种德行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得疆域得以重新开拓,国家得以复兴。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歌颂圣君和美德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的作品。
词语解释
崇高的意思:[释义](形)最高的,最高尚的,着重指高尚、不平凡,多用来修饰精神、感情、职业等。 [构成]并列式:崇+高 [例句]崇高的敬意。(作定语)思想崇高。(作谓语)...
昏乱的意思:[释义](1) (形)头脑糊涂;神志不清。 (2) (形)〈书〉政治黑暗;社会混乱。 [构成]并列式:昏+乱 [例句]头脑昏乱;无法工作。(作谓语)...
疆宇的意思:疆域;领土。 汉 班固 《东都赋》:“系 唐 统,接 汉 绪,茂育羣生,恢復疆宇。” 明 李东阳 《西北备边事宜状》:“ 汉 唐 疆宇虽广,而和亲岁币所费不訾。”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在内战中取得的经验,对付境外落后国,确是绰有馀裕, 唐 前期大拓疆宇,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眷求的意思:殷切寻求。《书·咸有一德》:“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旧唐书·李光弼传》:“ 玄宗 眷求良将,委以 河北 、 河东 之事,以问 子仪 , 子仪 荐 光弼 堪当閫寄。” 明 方孝孺 《郊祀颂》:“上帝至仁,视民如伤。眷求同德,俾典万邦。”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轩墀近臣,思备顾问。如其不知人疾苦,何以膺朕眷求。”...
开辟的意思:◎ 开辟 kāipì(1) [open up]∶打通;开拓开辟光辉的未来(2) [set up]∶创立开辟航线(3) [start]∶开办开辟专栏...
临下的意思:(1).从高望下。《国语·晋语七》:“ 悼公 与 司马侯 升臺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2).指治理下属。 汉 蔡邕 《陈太丘碑》:“不徼訐以干时,不迁贰以临下。”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在上哀矜,临下庄敬。”《北齐书·幼主纪论》:“网罗俊乂,明察临下,文武名臣,尽其力用。”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治 吴 时候,如此骄纵酷虐的暴主(指 孙皓 ),一降 晋 ,却是如此卑劣无耻的奴才。 中国 常语说,临下骄者事上必谄,也就是看穿了这把戏的话。...
令德的意思:(1).美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子产 寓书於 子西 ,以告 宣子 曰:‘子为 晋国 ,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 侨 也惑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定谥》:“昔 周公 , 文王 之子,諡曰 文公 。苟有令德,不嫌同諡。” 清 刘大櫆 《程府君墓志铭》:“奕奕 程 宗,世继其美,传序及君,令德愷悌。”(2).指有高尚道德的人。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沛然的意思:(1).充盛貌;盛大貌。《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夫不蚤絶其源而忧其末,若决 吕梁 ,沛然,其所伤必多矣。” 唐 高适 《赠别沉四逸人》诗:“何意閫閾间,沛然江海深。” 庐隐 《两个小学生》:“这时候的雨,仍是沛然未息, 新华门 一带已变作血肉横飞的战场。”(2).行疾貌。《后汉书·袁术传》:“ 董卓 无道,陵虐王室……是以豪杰发愤,沛然俱起。”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仙人 东方生 ,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
善庆的意思:谓善行多福。语本《易·坤》:“积善之家,必有餘庆。” 唐 白居易 《祭微之文》:“惟公家积善庆,天钟粹和,生为国禎,出为人瑞。” 宋 苏轼 《答陆道士书》:“道家少饮和神,非破戒也,餘惟善庆。”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 王氏 之善庆,既当为之发扬,而参谋君孝德始终,尤不可不纪。”...
上天的意思:◎ 上天 shàngtiān(1) [rise into sky]∶进入天空,进入太空飞机早已上天多时(2) [pass away]∶婉辞,指人死亡(3) [Providence]∶古时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上天有眼(4) [sky]∶天空;天上...
信崇的意思:信仰崇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璎珞寺》:“里内士庶二千餘户,信崇三宝,众僧刹养,百姓所供也。”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曩之信崇,盖出一时之激越,迨风涛大定,自即弃置而返其初。”...
夷狄的意思:(1).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 ,北方部族为 狄 。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汉书·萧望之传》:“圣王之制,施德行礼,先京师而后诸夏,先诸夏而后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鲁迅 《坟·论“他妈的!”》:“ 唐 以后,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到了 金 元 ,已奉夷狄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2).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国语·郑语》:“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 唐 韩愈 《毛颖传》:“其子孙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