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依韵和兴之侄赏析

依韵和兴之侄

宋 · 葛胜仲
一真那有黑白业,佛橐枉用为书箧。
人人反照自图成,说甚一花开五叶。
了无结习便超脱,因有挂碍生怖慑。
山鬼窟中求活计,玄关欲透知何劫。
匝天遍地自心源,若解承当真要捷。
树林水鸟皆法音,露柱幡竿光炜烨。
世上盲聋喑哑人,试问道师作么接。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本质与修行的奥义。开篇“一真那有黑白业,佛橐枉用为书箧”两句,以“一真”为本体,否定世间一切对立与二元性,指出佛法并非仅限于文字记载,而是存在于内心深处,强调了直接体验真理的重要性。

接着,“人人反照自图成,说甚一花开五叶”则进一步阐述了自我反省与内在觉察的力量,认为每个人都能通过自我观察达到心灵的成长,无需过分依赖外在的教条或象征(如“一花开五叶”,佛教中常用来形容佛法的广泛传播)。

“了无结习便超脱,因有挂碍生怖慑”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障碍与解脱,指出摆脱内心的束缚是实现超越的关键,而恐惧正是由对未知或不确定性的担忧所产生。

“山鬼窟中求活计,玄关欲透知何劫”运用隐喻,将修行比作在险恶环境中寻找出路,强调了突破精神层面的障碍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暗示了这一过程可能漫长且充满挑战。

“匝天遍地自心源,若解承当真要捷”则强调了内心的源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要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能找到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后,“树林水鸟皆法音,露柱幡竿光炜烨”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和谐景象,暗示着宇宙间的一切都是佛法的体现,每一种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世上盲聋喑哑人,试问道师作么接”则以讽刺的口吻,批评了那些对外界缺乏感知、无法理解佛法真正含义的人,鼓励他们向智慧的导师寻求指引。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生、修行与真理之间的关系,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反思自我,追求内心的觉醒与超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