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秋夕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释
摄山:即栖霞山,在今南京东北四十里。松门:用松枝编搭成的柴门。
积翠:指山光和山上松柏翠色浓郁。
一说指用来编搭成柴门的松枝浓密青翠。
天鸡:神话中天上的鸡。
远征:远行。
作者正为抗清复明而奔走。
翻译
秋天的树林中的树没有一刻是安静的,落叶的声音频频把鸟儿惊起。一整夜风吹叶落,好似在刮风下雨,连山中的月亮升上山头都不知道。
打开简陋的松门,满目都是苍翠之色,潭水与天光相接,更觉澄澈而明朗。
天鸡已经报晓,天渐渐亮了,披上衣服,心里又挂念起远行的事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林的宁静与生动景象。"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展现了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连鸟儿也因之而频繁受惊的动态画面。"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诗人通过写一夜之间仿佛经历了风雨,暗示了夜晚的动荡,直到山月升起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诗人以松门和潭水为意象,描绘出深秋景色的清冷与空灵,积翠的松林与清澈见底的潭水相映成趣,给人以空旷而明亮的感觉。最后两句"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诗人通过天鸡报晓,暗示黎明的到来,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征途的思念和即将启程的心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山林的景象,寓情于景,情感深沉,体现了屈大均作为明末清初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