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寄瑞安留宰留宰以是日宴新第人并见招不及赴
宋 · 陈傅良
落帽沾衣总失真,追随萸菊亦劳神。
酒无肴核依然好,家有溪山岂是贫。
沆瀣从空来夜气,青冥随处际秋旻。
不知此是登高否,为问慈恩塔上人。
酒无肴核依然好,家有溪山岂是贫。
沆瀣从空来夜气,青冥随处际秋旻。
不知此是登高否,为问慈恩塔上人。
注释
落帽:形容醉态或风雅之态。沾衣:指酒后微醉,衣裳被酒沾湿。
失真:不真实,非本意。
追随:跟随,此处指赏花。
萸菊:茱萸和菊花,秋季常用的插花或佩戴物。
劳神:耗费精力。
肴核:菜肴和果品,泛指食物。
依然好:仍然令人满意。
溪山:溪流和山峦,象征田园生活。
岂是贫:哪里算得上贫穷。
沆瀣:夜间的露水,也指清气。
青冥:天空,深远无边。
秋旻:秋天的天空。
慈恩塔:唐代长安城内的著名佛塔,与登高有关联。
翻译
落帽沾衣总是假象,追随着茱萸菊花也费心神。即使没有菜肴佐酒,酒依然美好,家中有溪流山峦怎会贫穷。
清冷的露水从空中降临,夜晚的气息弥漫在广阔的天空中,秋天的天空如此辽阔。
我不知这是否算是登高,想问问慈恩塔上的僧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在重阳节之际,未能赴友人瑞安留宰新居宴会而作。诗人以“落帽沾衣”自比,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即使追随茱萸菊花的习俗,也略显疲惫。他强调即使家中简朴,只有溪山相伴,并非贫穷,反而显得清雅。诗人借夜间的沆瀣露水和秋天的广阔天空,表达出对自然的欣赏和超脱的心态。最后,诗人疑惑这是否算作登高,便向塔上的僧人询问,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