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并引(其二)
宋 · 苏轼
阿堵不解醉,谁欤此颓然。
误入无功乡,掉臂嵇、阮间。
饮中八仙人,与我俱得仙。
渊明岂知道,醉语忽谈天。
偶见此物真,遂超天地先。
醉醒可还酒,此觉无所还。
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床头伯雅君,此子可与言。
误入无功乡,掉臂嵇、阮间。
饮中八仙人,与我俱得仙。
渊明岂知道,醉语忽谈天。
偶见此物真,遂超天地先。
醉醒可还酒,此觉无所还。
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床头伯雅君,此子可与言。
注释
阿堵:这。不解:无法。
颓然:颓废的样子。
无功乡:无需功名之地。
嵇:嵇康。
阮:阮籍。
八仙人:传说中的八仙。
俱得仙:都已成仙。
醉语:醉后的言语。
忽谈天:忽然谈论天道。
此物:此景。
超天地先:超越常规。
还酒:找回酒意。
无所还:无法复得。
徂暑:炎热。
催丰年:预示丰收。
床头:床边。
伯雅君:如伯牙般的知己。
翻译
这杯酒无法让我沉醉,是谁使我如此颓废。误入了无需功名的境地,像嵇康、阮籍般洒脱不羁。
饮酒中的八仙人,与我都已成仙一般。
陶渊明怎会料到,醉后忽然高谈阔论天道。
偶然间遇见此景,顿觉超越天地常规。
即使醉醒,也无法找回这份醉意,唯有此感无法复得。
清风驱散炎热,连绵的雨水预示丰收之年。
床头有如伯牙般的知己,能与他畅所欲言。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抒情的饮酒诗,充满了对自由生活和超脱世俗羁绊的向往。
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描绘了一种醉酒后的自得其乐和超然物外的心境。"阿堵不解醉,谁欤此颓然"表达了诗人在醉酒之后对自己状态的迷茫感受,而"误入无功乡,掉臂嵇、阮间"则是对自己目前处境的一种调侃和自嘲。
接着,"饮中八仙人,与我俱得仙"一句,将诗人的醉酒状态与传说中的八仙相提并论,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愿望。"渊明岂知道,醉语忽谈天"则是对自己在醉酒中偶尔说出的话语是否被理解的一种自问。
诗人通过"偶见此物真,遂超天地先"表达了对某种事物或境界的顿悟和超越感受。而"醉醒可还酒,此觉无所还"则是对比醉酒与精神上的顿悟,后者是一种无法回归的体验。
最后两句"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床头伯雅君,此子可与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并通过提及床头的朋友,表现了诗人对交流和沟通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醉酒这一主题,展现了苏轼特有的豁达、超脱和文学才华,是他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