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四首(其二)
卤地牛羊瘦,边沙草木膻。
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
自说无征战,经今六十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与久远的历史痕迹。首联“因寻射雕垒,偶到杀狐川。”以“射雕”和“杀狐”为引子,暗示了边塞曾经的狩猎活动,而“寻”与“偶到”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偶然探访,也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颔联“卤地牛羊瘦,边沙草木膻。”通过“卤地”(盐碱地)和“边沙”(沙漠边缘)的描述,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牛羊瘦弱,草木带有咸腥味,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与艰苦。
颈联“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废城”、“馀井臼”、“古戍”、“断烽烟”这些词语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历史遗迹的画面。废墟中尚存的井臼和断绝的烽烟,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战争与繁华,如今只剩下寂静与荒凉。
尾联“自说无征战,经今六十年。”诗人通过当地人之口得知,这里已经六十年未见战事,言下之意是边塞的和平来之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长久和平的珍惜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地区独特风貌的深刻洞察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词语解释
边沙的意思:(1).边地的沙砾。 唐 高骈 《边城听角》诗:“席箕风起雁声秋, 陇 水边沙满目愁。”(2).借指边地。西北边地多沙漠,故称。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受命边沙远,归来御席同。” 仇兆鳌 注:“边沙,言远镇。” 唐 黄滔 《逢友人》诗:“瘴岭行衝夏,边沙住隔冬。” 明 何景明 《胡人猎图歌》:“边沙萧萧天北风,高林昼屯鞍马雄。”...
草木的意思:(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
烽烟的意思:[释义](名)烽火,多用于书面语。 [构成]并列式:烽+烟 [同义]战火、烽火...
古戍的意思: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 唐 陶翰 《新安江林》诗:“古戍悬渔网,空林露鸟巢。” 宋 韩琦 《过故关》诗:“古戍餘荒堞,新耕入乱山。” 明 刘基 《古戍》诗:“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清 林则徐 《出嘉峪关感赋》诗:“ 长城 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井臼的意思:(1).汲水舂米,泛指操持家务。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南之妻》:“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 唐 柳宗元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骨耎足弱,不能为君任井臼耳。”(2).水井和石臼。借指屋舍、庭院。 唐 卢纶 《寻贾尊师》诗:“井臼阴苔遍,方书古字多。” 宋 梅尧臣 《送张山甫秘校归缑氏》诗:“蓬巷闹鷄犬,藤花荫井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顾宗祧而动念,君子所以有伉儷之求;瞻井...
卤地的意思:盐碱地。《史记·河渠书》:“ 临晋 民愿穿 洛 以溉 重泉 以东万餘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新唐书·高霞寓传》:“浚 金河 ,溉卤地数千顷。”...
射雕的意思:喻善射。《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 匈奴 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 广 , 广 曰:‘是必射雕者也。’” 裴駰 集解引 文颖 曰:“雕,鸟也,故使善射者射也。” 明 高启 《赠马冠军》诗:“欲行渡 狼河 ,直擒射雕将。”...
十年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无征的意思:(1).没有证明;没有实据。《文选·左思<三都赋>序》:“於辞则易为藻饰,於义则虚而无徵。” 刘逵 注:“盖 韩非 所谓画鬼魅易为好,画狗马难为工之类。”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举之《春秋》,则明白而有实;合之 左氏 ,则丛杂而无徵。”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府县·立碑》:“《南史》 裴松之 曰: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以为诸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徵,显彰事实。”参见“ 无徵不信 ”。(2).没有征兆或迹象。《法苑珠林》卷三:“诊候无徵,雩祈失効。”...
征战的意思:◎ 征战 zhēngzhàn[go on an expedition] 出征打仗千里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