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词十首(其六)
唐 · 薛能
日日听歌谣,区中尽祝尧。
虫蝗初不害,夷狄近全销。
史笔惟书瑞,天台绝见妖。
因令匹夫志,转欲事清朝。
虫蝗初不害,夷狄近全销。
史笔惟书瑞,天台绝见妖。
因令匹夫志,转欲事清朝。
翻译
每天都能听到歌谣,社区里的人们都祝愿尧帝的美德。虫害和外族侵扰已经不再,几乎完全消除。
史书记载的都是吉祥之事,天台山再无怪异出现。
这使得普通人的志向也转向了,想要侍奉清正的朝代。
注释
日日:每天。歌谣:歌曲或民间故事。
区中:社区里。
祝:祝愿。
尧:古代贤君尧。
虫蝗:泛指害虫。
初:开始。
害:侵害。
夷狄:古代对周边异族的称呼。
史笔:史书的记载。
惟:只。
瑞:吉祥的事物。
天台:地名,可能指天台山。
绝:绝对没有。
妖:妖怪或异常现象。
匹夫:普通人。
志:志向。
转:转变。
欲:想要。
事:侍奉。
清朝:清正的朝代。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太平盛世的诗,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日日听歌谣”开篇,便展现了一种和谐而安宁的社会景象,人们每天都能听到欢乐的歌声,这在古代文学中通常象征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接下来的“区中尽祝尧”,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这里的“祝尧”意指人们在社区中集会庆祝,祈求上天赐福,这种场景常见于古代农历新年或节令之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祝愿。
而“虫蝗初不害,夷狄近全销”则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边塞安宁的画面。虫兽不为害,边疆民族也和谐相处,没有战争和侵扰,这在古代文学中是理想化的描述,象征着中央王朝的强大与统治之稳固。
“史笔惟书瑞”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些太平盛世能够被历史所记载。这里的“史笔”指的是编写历史的书写工具,“惟书瑞”则意味着只记录美好的祥瑞之事,这反映出诗人对未来历史评价的期望。
紧接着的“天台绝见妖”可能是指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中,连妖魔鬼怪都不再出现,更不用说其他的灾难和异变。这里的“天台”可能是指一处高洁之地,或象征着最高权威所在地,“绝见妖”则强调了这种世界的纯净无邪。
最后两句“因令匹夫志,转欲事清朝”,诗人表达了普通百姓(匹夫)在这样的环境中都能产生高尚的情操,而愿意去追求更为清明与正直的事业。这里的“清朝”可能并不特指某个朝代,而是泛指一个政治清廉、光明正大的时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太平盛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历史记载中美好事迹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