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捕豺行赏析

捕豺行

清 · 郑珍
君不见三四年间豺势横,厌食豚犬遂食人。
东村埋儿聚肩髀,西求唐子还葬魂。
缘箐黄茅去人远,过者十百须及群。
远道之人不问俗,往往力尽为所吞。
乌江东更骇听闻,争子母手食且奔。
儿啼直与骨肉尽,草剩一条生血痕。
时或置幼举室逐,归来幼子仍无身。
言之酸鼻不忍说,使我髯奋胸轮囷。
以人杀人罪且死,即尽族此偿宁均。
上世冥翨十二氏,掌除民害搜狉榛。
灵鼓炮石丧猛怪,日弓月矢歼妖昏。
及害于民物无细,戮及蛙黾非伤恩。
圣人吉凶与同患,蹄迹肯容中国存。
捕蝗杀虎载金布,此害况酷蝗虎伦。
去灾捍患竟谁事,责固在官不在民。
令众若从追胥法,一村人足攻一村。
大索三日定诛尽,虽有十翼无逃门。
百虫将军纵灵武,人力不助那由神。
伤心村农日赛祷,儿女不足增鸡豚。
去年赂请猎南里,归兵献获皆米银。
人豺夜行如楦麟,官豺昼聚称上宾。
邑中豺伯纵豺食,群豺饱卧东城闉。
民命若彼官若此,豺尔何幸遭此君。
方今犷兽颇乱狺,斩绝种类须良臣。
江华新收西原贼,南越未返楼船军。
书生手无斩马剑,高冠櫑具徒吟呻。
三尺枯柴坐无术,夜指天狼心若焚。
安得尔辈野性驯,一化麟凤之至仁。

鉴赏

这首《捕豺行》是清代诗人郑珍的作品,通过描绘豺狼肆虐、残害人类的场景,表达了对豺狼的痛恨以及对社会秩序混乱的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展现了豺狼的凶残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诗的开头便以“君不见”引出主题,描述了几年间豺狼势力横行,从起初对家畜的捕食逐渐转向对人类的侵害,村庄内儿童被残忍杀害,尸体堆积如山,反映了豺狼的暴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接着,诗人描述了人们面对豺狼的恐惧与无力感,即使远道而来的人也难以逃脱被吞噬的命运,乌江以东的地区更是传出了令人震惊的惨案,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与豺狼进行残酷的斗争。

诗中还提到了古代传说中的十二氏族,他们负责清除危害民众的猛兽,但如今豺狼却肆无忌惮地伤害人类,甚至连微小的生物也不放过。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秩序混乱的忧虑,认为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能够驯服豺狼、使之转化为仁慈之兽的渴望,希望有贤能的官员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恢复社会的和平与秩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作为书生,面对豺狼肆虐而无法直接参与战斗的无奈与焦虑。

整首诗情感强烈,语言生动,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正义与和平的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