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塘
宋 · 施枢
境接江东界,邮程是杏塘。
雨喧茅屋小,泥滑草桥长。
旷野人稀少,平田水渺茫。
半生游历地,未若此荒凉。
雨喧茅屋小,泥滑草桥长。
旷野人稀少,平田水渺茫。
半生游历地,未若此荒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境接:边界连接。江东界:江东地区。
邮程:邮政道路。
杏塘:杏花盛开的池塘。
雨喧:雨声嘈杂。
茅屋:茅草屋。
泥滑:湿滑。
草桥长:长长的草桥。
旷野:广阔的田野。
人稀少:人烟稀疏。
平田:平坦的田地。
水渺茫:水面辽阔而迷茫。
半生:半生经历。
游历地:游历过的地点。
未若:不如。
荒凉:荒芜冷清。
翻译
这里的边界连接着江东地区,邮政道路经过的是杏花盛开的池塘。雨声嘈杂,打在小小的茅草屋上,泥泞的道路使得长长的草桥更加湿滑。
广阔的田野上人烟稀少,平坦的田地旁水面辽阔而迷茫。
我半生游历过许多地方,但没有一处能比这里更显得荒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远乡村的萧瑟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偏僻荒凉之地的独特情感。
"境接江东界,邮程是杏塘"两句设定了诗歌的情景框架,指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雨喧茅屋小,泥滑草桥长"则通过对雨声和道路状况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荒凉与偏远感。而"旷野人稀少,平田水渺茫"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给人以广袤无垠之感。
最后两句"半生游历地,未若此荒凉"表明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独特情怀,这里是他一生中所到过的地方中最为荒凉的一个,似乎也因此而有着特别的意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体验,以及他内心世界的沉静与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