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夜得月
宋 · 袁说友
风搅桐声碎,蝼鸣鼓吹长。
半山蟾吐影,一水鉴浮光。
冷碧迎秋色,清飙借久凉。
不堪鸡唱晓,归枕报朝阳。
半山蟾吐影,一水鉴浮光。
冷碧迎秋色,清飙借久凉。
不堪鸡唱晓,归枕报朝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风搅:风吹动。桐声碎:桐叶被风吹得声音破碎。
蝼鸣:蝼蛄鸣叫。
鼓吹长:像鼓乐般悠长。
蟾吐影:月亮倒映在水中。
鉴浮光:水面反射的光芒。
冷碧:寒冷而碧绿的色彩。
秋色:秋天的景色。
清飙:清凉的风。
久凉:持久的凉爽。
鸡唱晓:清晨的鸡鸣。
归枕:回家时的枕头。
报朝阳:预告早晨的太阳升起。
翻译
风吹动桐叶发出碎裂的声音,蝼蛄鸣叫如同鼓乐悠长。月光洒在半山腰,倒映出如镜的水面,反射着微光。
寒冷的碧绿迎接秋天的到来,清风带来持久的凉爽。
清晨的鸡鸣声打破宁静,枕头似乎在预告朝阳的升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暑夜得月》,描绘了夏夜的清凉景象。首句“风搅桐声碎”,以风摇动梧桐树叶的声音,形象地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微风的轻拂。次句“蝼鸣鼓吹长”,蝼蛄的鸣叫声如同低沉的鼓乐,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感。
“半山蟾吐影”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在半山腰,投下长长的影子,营造出神秘而静谧的氛围。“一水鉴浮光”则写水面如镜,映照着月光,显得水面波光粼粼,清凉宜人。
“冷碧迎秋色”暗示了秋天将至,尽管此时是暑夜,但已有秋意渐浓。“清飙借久凉”中的“清飙”指凉爽的风,表达了诗人对凉爽夜风的喜爱,希望这股凉意能长久持续。
最后两句“不堪鸡唱晓,归枕报朝阳”,通过鸡鸣声打破夜的宁静,预告了黎明的到来,诗人不舍得这样的清凉夜晚结束,只能在枕上迎接即将到来的朝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暑夜的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清凉之夜的留恋和对新的一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