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熹公
野岸随流曲,山门隐树深。
千灯燃雨塔,一磬出风林。
想见跏趺处,云多不可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寄熹公》,以禅居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僧人熹公的深深敬仰和对禅修生活的想象。首句“禅居紫阁阴”描绘了熹公在深邃的紫阁中静心修行的环境,暗含清幽之意。次句“欲去问安心”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向往,想要向熹公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第三句“野岸随流曲”通过自然景象,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曲折与顺应自然,体现了佛教的随缘观念。第四句“山门隐树深”进一步描绘了山寺的僻静与深远,强化了禅修的隐逸氛围。
第五、六句“千灯燃雨塔,一磬出风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夜晚寺庙中雨打灯塔的寂静画面和山风中悠扬的磬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境。
最后两句“想见跏趺处,云多不可寻”,诗人想象熹公打坐冥思的场景,云雾缭绕,难以寻觅,象征着禅定的境界超越世俗,难以言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居生活的景象,寓含了对禅修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词语解释
安心的意思:[释义](1) (动)存心;居心。 (2) (形)心情安定。 [构成]动宾式:安|心 [例句]安心工作。(作谓语)安心地玩吧!时间还早。(作状语)...
不可的意思:◎ 不可 bùkě(1) [should not]∶不可能;不可以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2) [must not]∶决不能,必须不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不可一概而论(3) [simply must]∶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禅居的意思:僧人居住之所。指寺院。 隋 江总 《修心赋》:“邇迺野开灵塔,地筑禪居。”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悲梵室之未宏,悼禪居之犹褊。” 宋 苏轼 《白云居》诗:“禪居何所有,户牖白云分。” 金 刘仲尹 《西溪牡丹》诗:“我欲禪居浄餘习,湖滩枕石看游鱼。”...
出风的意思:(1).谓露于风中。《后汉书·姜肱传》:“ 肱 卧於幽闇,以被韜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2).亦作“ 出锋 ”。皮衣边上露出皮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只有那 沉月卿 只穿了一件玄色縐纱皮袄,没有出锋,看不出甚么统子。”《冷眼观》第二一回:“那个穿羊毛出风马褂的人,越众走到我面前,陡冲着我恭恭敬敬的请了一个安。”《雪岩外传》第八回:“一式都穿的大毛四出风的粉红平金花的袄裤,都不着裙子。”...
趺处的意思:指过佛教徒的生活。 明 高启 《题方厓师听秋轩》诗:“西涧独趺处,凉飇度虚阁。秋从夜深来,流音满林壑。”...
跏趺的意思:“结跏趺坐”的略称。1.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无量寿经》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小师之趋东室也,急欲化去,跏趺不尽一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豁然而寤,见老僧犹跏趺座上。”(2).泛指静坐,端坐。 宋 苏轼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之一:“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宋 陆游 《别...
磬出的意思:方言。谓人身或物体向前倾。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 扬州 谓器及人句僂向前皆曰磬出。”...
山门的意思:◎ 山门 shānmén(1) [gate of a Buddist temple;gate to a monastery]∶佛寺的大门(2) [Buddhism]∶指佛教...
随流的意思:(1).应和合拍。《文选·宋玉<高唐赋>》:“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李善 注:“鸟之哀鸣,有同歌曲,故言赴曲。随流者,随鸟类而成曲也。”(2).随着江水流到之处。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於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风之所被,罔不披靡。”(3).顺应潮流。 唐 薛逢 《酬牛秀才登楼见示》:“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 清 曹寅 《东城泛舟至斋僧馆诵愚山先生荣园句和雪坪来韵》:“即赏感前修,随流问时派。”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公薨,人无知不知,皆喟然曰:‘古君子不...
问安的意思:[释义](动)问好(多对长辈)。 [构成]动宾式:问|安 [例句]她昨天没有去问安。(作谓语)...
想见的意思:◎ 想见 xiǎngjiàn[gather;infer]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野岸的意思:野外水流的涯岸。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赤叶枫林百舌鸣,黄泥野岸天鷄舞。” 宋 欧阳修 《和圣俞百花洲》:“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
紫阁的意思:(1).金碧辉煌的殿阁。多指帝居。 汉 崔琦 《七蠲》:“紫阁青臺,綺错相连。”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孙夐墓铭》:“紫阁咸趋,朱轩既履。” 明 高启 《送王哲判官之上党》诗:“朝辞紫阁下,暮宿 黄河 壖。”(2).指仙人或隐士所居。 晋 陆云 《喜霁赋》:“改 望舒 之离毕兮,曜六龙於紫阁。” 唐 张籍 《寄紫阁隐者》诗:“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3). 唐 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 唐 元稹 《酬卢秘书》诗:“梦云期紫阁,厌雨别黄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