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木棉赏析

木棉

当代 · 王引
窜逐怜孤愤,幽栖世屡迁。
平生饱炎瘴,抵死吐芳妍。
拗节花如火,华年炽正燃。
北人浑不解,徒忆晚枫边。

词语解释

北人的意思:(1).泛称北方之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 唐 皇甫松 《浪淘沙》词:“蛮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风野艇秋。” 宋 王安石 《红梅》诗:“春半花纔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2).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契丹 翰林承旨、吏部尚书 张礪 言於 契丹 主曰:‘今 大辽 已得天下,中国将相宜用中国人为之,不宜用北人及左右近习。’”(3).复姓。《庄子·让王》...

不解的意思:(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汉 枚乘 《七发》:“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贽 《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 柳青 《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

窜逐的意思:放逐;流放。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纔足甘长终。” 宋 苏舜钦 《维舟野步呈子履》诗:“已忘窜逐伤,但喜怀抱空。” 郭沫若 《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自己本国的言语必然是天天都在练习的,丢生的危险倒也比较少,除非久居国外或久被囚禁窜逐。”...

抵死的意思:...

孤愤的意思:韩非 所著的书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 司马贞 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於时也。”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於时,而美志不遂。鬱怏孤愤,无以寄怀。” 清 顾炎武 《赠钱行人邦寅》诗:“孤愤心犹烈,穷愁气未申。” 鲁迅 《准风月谈·“吃白相饭”》:“第一段是欺骗。见贪人就用利诱,见孤愤的就装同情。”...

华年的意思:青春年华。指青年时代。《魏书·王叡传》:“渐风训於华年,服道教於弱冠。” 唐 李商隐 《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华年。”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十二:“ 望帝 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鲁迅 《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屡迁的意思:(1).多次变易。《易·繫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晋 陆机 《文赋》:“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2).多次迁徙。《文选·张衡<西京赋>》:“此何与於 殷 人屡迁。” 李善 注:“言欲迁都 洛阳 ,何如 殷 之屡迁乎!”此言迁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毕将军马》:“屡迁至 镇江 都统制、 扬州 承宣使、驍卫上将军。”此言迁官。...

平生的意思:[释义](1) (名)终身;一生。 (2) (副)从来。 [构成]偏正式:平(生 [例句]他把入党看做是平生的大事。(作定语)[同音]平声...

炎瘴的意思: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地僻昏炎瘴,山稠隘石泉。”《宋史·许仲宣传》:“会征 交州 ,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兄弟俱劝余毋即行,谓炎瘴正毒,奈何以不貲轻掷也?”...

幽栖的意思:(1).幽僻的栖止之处。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羇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絶。” 宋 范仲淹 《与孙元规书》:“肺疾未愈,赖此幽栖,江山照人,本无他望,以此为多。” 明 练子宁 《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上有 梅仙 采药之幽栖,下有 萧云 读书之故基。”(2).隐居。《宋书·隐逸传·宗炳》:“ 南阳 宗炳 、 雁门 周续之 ,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 唐 白居易 《与僧智如夜话》诗:“懒钝尤知命,幽栖渐得朋。”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这确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