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谒考亭朱夫子祠赏析

谒考亭朱夫子祠

明 · 何乔新
嘉树何莞莞,方塘亦溶溶。
溪山幽胜处,中有夫子宫。
慨自孔孟殁,秦坑焰复红。
吾道殆欲熄,斯人如盲聋。
天未丧斯文,乃启洛水翁。
茫茫寻坠绪,恳恳开群蒙。
夫子振其后,超然盖世雄。
六籍重研究,心与往圣通。
长风扫阴翳,皦日行晴空。
明王旷不作,天下孰予宗。
䲭枭噪威凤,蜿蜒嘲神龙。
携持二三子,讲道空山中。
昕夕弦与颂,衿佩何雍容。
至今建溪上,断断驺鲁风。
乘鹥溘遐逝,声光赫无穷。
嗟予生已晚,慕道恒忡忡。
少壮不自力,倏觉头欲童。
兹晨款门墙,再拜涕沾胸。
九原如可作,执鞭以相从。

鉴赏

此诗《谒考亭朱夫子祠》是明代诗人何乔新对朱熹祠堂的拜谒之作。全诗以景物起兴,描绘了嘉树、方塘、溪山等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庄重的氛围,为后文的主旨铺垫。

“嘉树何莞莞,方塘亦溶溶。” 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树木茂盛、池塘清澈的画面,象征着朱熹思想的深远和纯净。

“溪山幽胜处,中有夫子宫。” 进一步点明祠堂所在之地,隐喻朱熹如同山间之宝,深藏不露,却能引领后学。

“慨自孔孟殁,秦坑焰复红。” 通过对比孔子、孟子与秦朝暴政,表达了对朱熹在乱世中坚守儒家道统的敬仰之情。

“吾道殆欲熄,斯人如盲聋。” 暗示儒家之道在乱世中几乎灭绝,而朱熹如同盲聋之人,却能听闻大道,重新点燃儒家之火。

“天未丧斯文,乃启洛水翁。” 表达了对朱熹在洛水边开启儒家新章的赞美,认为他是天意所选,拯救儒家文化的英雄。

“夫子振其后,超然盖世雄。” 肯定朱熹在儒家道统上的贡献,称其为超越时代的伟人。

“六籍重研究,心与往圣通。” 描述朱熹深入研究儒家经典,与先贤心灵相通,展现了他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长风扫阴翳,皦日行晴空。” 比喻朱熹的思想如同清风,驱散了社会的阴霾,照亮了未来的道路。

“明王旷不作,天下孰予宗。” 表达了对朱熹作为明君的期待,认为他的思想将引领天下。

“䲭枭噪威凤,蜿蜒嘲神龙。” 以恶鸟嘲笑凤凰、蛇嘲弄龙来比喻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对正直之士的不公。

“携持二三子,讲道空山中。” 描述朱熹与志同道合者在山中讲学的情景,体现了他教育事业的广泛影响。

“昕夕弦与颂,衿佩何雍容。” 表现了学生在朱熹教导下学习的勤奋和礼仪的庄重。

“至今建溪上,断断驺鲁风。” 指出朱熹的思想影响至今仍在福建一带流传,如同邹鲁之风。

“乘鹥溘遐逝,声光赫无穷。” 结尾以鹥(古代传说中的大鸟)的飞翔象征朱熹思想的传播无尽,其影响力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朱熹及其思想的赞美,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崇敬和对朱熹作为儒家复兴者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朱熹思想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迪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