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寺留别成公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
山叠楚天云压塞,浪遥吴苑水连空。
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偈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槲叶:一种落叶乔木的叶子。苇风:芦苇丛中的风。
归客:归乡的旅客。
支公:指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份,泛指深秋。
雪花:初冬的白色雪花。
一夜:一个夜晚。
林霜:树林中的霜冻。
山叠:山峦重叠。
楚天:古代泛指南方的天空。
云压塞:乌云密布。
吴苑:江南园林。
悠然:悠闲的样子。
旅榜:行旅中使用的简陋小舟。
回首:回头看。
松窗:松树下的窗户,常用来代指隐居之处。
半偈:半部佛经或诗篇。
翻译
秋风吹过,槲叶沙沙作响,伴随着芦苇的轻拂,寺前的归客正与支公告别。岸边的雪花开始飘落,树林里的霜冻使叶子都变红了。
层层叠叠的山峦笼罩在楚天的乌云之下,远方吴苑的江水浩渺连天。
独自旅行的人频频回头,再也找不到像松窗下共读经文的半首偈语。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冬景象和表达离别情怀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冬山寺图,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槲叶萧萧带苇风"中,“槲叶”指的是栎树的叶子,这里的“萧萧”形容着落叶飘零的声音,而“苇风”则是野外芦苇随风摇曳的情景。诗人以此开篇,营造了一种秋末初冬的萧瑟氛围。
"寺前归客别支公"一句,诗人通过“寺前”这一特定场所,强调了离别的意境。“归客”指的是即将离开的人,“别支公”则是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这里的“别”字用得极为传神,不仅表达了告别的情景,更暗示着内心深处的不忍割舍。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三秋之时,岸边的雪花才刚开始泛白,而一夜之间,林间的霜却使得树叶全变成红色。这两句描写了自然界的季节更迭和色彩变化,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
"山叠楚天云压塞,浪遥吴苑水连空"一段,通过“山叠”、“云压”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雄浑的山川景观。同时,“浪遥”、“水连空”的描写,又展现了江湖之阔的壮丽景色。这两句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隐喻着诗人心中的广阔与无垠。
"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偈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常常回头望去的心情。然而,尽管内心充满对友人的思念,但现实的离别却是无法挽留的。这“无复”二字,流露出一种宿命般的无奈与淡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意境构筑,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秋冬离别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心刻画,传递了自己的情感世界,使得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