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千僧饭镬歌赏析

千僧饭镬歌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千僧饭镬何年铸,想见千僧同住处。
饭熟堂前钟板鸣,千僧同饭不闻声。
土城四围金凸凹,一阴一阳天地立。
天地盈虚视日轮,大口大腹如福人。
水火不交几百纪,圣人死去畛域起。
浮云不会殿角风,长廊寂寞花绣红。

鉴赏

这首《千僧饭镬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手法,描绘了一幅古寺中千僧共食的宏大场景,同时融入了对宇宙自然、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千僧饭镬何年铸”,以“千僧饭镬”这一形象,引出对古寺历史的遐想,暗示着这口巨大的锅见证了无数僧侣的共同生活,时间的久远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接着,“想见千僧同住处”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和谐与共融的僧侣社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饭熟堂前钟板鸣,千僧同饭不闻声”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侣们在钟声与板声中共同进餐的场景,强调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和谐,即使在同一时刻进行活动,也未闻嘈杂之声,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土城四围金凸凹,一阴一阳天地立”通过描述寺庙四周的土墙,巧妙地运用了阴阳对立与统一的概念,象征着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克、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同时,这也暗喻了人间社会中道德与法律、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平衡关系。

“天地盈虚视日轮,大口大腹如福人”一句,将自然界的日月更替与人类社会的兴衰起伏相联系,以“大口大腹如福人”比喻那些能够包容万物、心怀宽广的人,强调了仁爱与宽容的重要性。

“水火不交几百纪,圣人死去畛域起”通过水火不相容的自然现象,隐喻道德与法律、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准则与社会秩序的深思。

最后,“浮云不会殿角风,长廊寂寞花绣红”以自然景象的对比,展现了庙宇内与外界的隔绝感,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喧嚣的超脱。花朵的鲜艳与长廊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修行者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外部环境的简朴。

整体而言,《千僧饭镬歌》不仅是一首描绘古寺生活的诗歌,更是对宇宙自然、道德伦理、社会秩序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探讨,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平衡与超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