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九)赏析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九)

宋末元初 · 方回
今所以知古,赖世有书史。
后所以信今,岂不亦藉此。
昔在韩魏公,治平四载耳。
仁皇实录就,贼贾独不尔。
窃位十六年,不奏理庙纪。
咸淳至德祐,抑又可知矣。
国亡邪正混,衮挞笔孰泚。
衰翁抱丹心,但恐将溘死。

注释

书史:书籍和历史。
信今:相信现今。
韩魏公:指韩侂胄或魏了翁,南宋官员。
仁皇:指宋仁宗。
贼贾:指贾似道,南宋奸臣。
衮挞:比喻权臣专横。
笔孰泚:史官愤怒,不敢记载。
衰翁:老者自称,指诗人自己。
溘死:突然死亡。

翻译

我们如今了解过去,全靠世代留存的书籍和历史记录。
未来要相信现今,难道不是同样依赖这些文献吗?
从前韩魏公执政时期,只有四年太平时光。
仁宗实录已经完成,唯独奸臣贾似道不行。
他窃取皇位十六年,从不向朝廷报告政事的法度和典章。
从咸淳到德佑年间,他的行为更加明显可见。
国家衰亡时,善恶不分,权臣篡位,史官怎能不愤怒?
我这垂暮老人怀揣忠诚,只担心在我去世前,正义未能彰显。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九)》。诗中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依赖和对真实记录的渴望,以及对昔日英雄、忠诚官员的怀念。

诗人通过“今所以知古,赖世有书史”开篇,强调历史知识的传承与文献的重要性。接着,“后所以信今,岂不亦藉此”表明了对现实记录的依赖和信任,也是通过文字来实现。

接下来的几句“昔在韩魏公,治平四载耳。仁皇实录就,贼贾独不尔。”提到了历史上的某位官员及其治理时期的成就,但对另一类人——如贼贾(可能指不法之徒或贪官污吏)则没有被记录。

“窃位十六年,不奏理庙纪”似乎是在批评那些长时间占据职位却不为后世留下任何贡献的人。紧接着,“咸淳至德祐,抑又可知矣”可能是对某些道德高尚或有功绩的事件表示赞同。

最后两句“国亡邪正混,衮挞笔孰泚。衰翁抱丹心,但恐将溘死”则表达了在国家覆灭、是非混淆的情况下,诗人对于真相难以被记录的忧虑,以及对忠诚之心的坚守和对死亡的担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的角度,探讨了记载与遗忘、忠诚与背叛等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以及对于忠良之士的怀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