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令狐侍郎赏析

寄令狐侍郎

唐 · 韦应物
三山有琼树,霜雪色逾新。
始自风尘交,中结绸缪姻。
西掖方掌诰,南宫复司春。
夕燕华池月,朝奉玉阶尘。
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
群公共然诺,声问迈时伦。
孤鸿既高举,燕雀在荆榛。
翔集且不同,岂不欲殷勤。
一旦迁南郡,江湖渺无垠。
宠辱良未定,君子岂缁磷。
寒暑已推斥,别离生苦辛。
非将会面目,书札何由申。

拼音版原文

sānshānyǒuqióngshùshuāngxuěxīn
shǐfēngchénjiāozhōngjiéchóumiùyīn

西fāngzhǎnggàonángōngchūn
yànhuáchíyuècháofèngjiēchén

zhòngbǎoguīshìchuīduōjùnrén
qúngōnggòngránnuòshēngwènmàishílún

鸿hónggāoyànquèzàijīngzhēn
xiángqiětóngyīnqín

dànqiānnánjùnjiāngmiǎoyín
chǒngliángwèidìngjūnlín

hánshǔtuīchìbiéshēngxīn
fēijiānghuìmiànshūzháyóushēn

注释

三山:古代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琼树:神话中的美树,象征珍贵。
风尘交:指在社会上相识。
绸缪姻:形容婚姻关系紧密。
西掖:指尚书省,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南宫:代指礼部。
华池:美丽的池塘,常指皇宫内的池塘。
玉阶:玉石砌成的台阶,代指宫殿。
和氏:指和氏璧,象征贤能。
缁磷:比喻世俗的玷污或污染。

翻译

三座山上有美丽的琼树,经霜雪后颜色更加鲜艳。
起初在世俗中相识,后来结成了亲密的姻缘。
在西掖(尚书省)掌管诏书,又在南宫(礼部)主管春季事务。
夜晚在华池边赏月,早晨侍奉在宫殿前的玉石台阶上。
众多珍宝都归于贤能之人,朝廷中有许多才俊。
群臣共同许下诺言,名声超越了当时的伦常。
孤鸿高飞,而燕雀却停留在荆榛之中。
飞翔聚集的方式不同,怎能不充满关怀之情。
忽然被调任到南方郡县,江湖广阔无边。
荣耀与屈辱尚未定论,君子不应受世俗玷污。
寒暑交替,离别带来痛苦辛酸。
若非相见,书信如何传达情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令狐侍郎》,是一篇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巧的对仗,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开头“三山有琼树,霜雪色逾新”两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琼树在霜雪中显得更加洁白,这是作者心境的一种写照,表达了对远方知己的情感寄托。

接着“始自风尘交,中结绸缪姻”两句,则透露出一种人间相识相知的难得和珍贵。风尘交汇,是指世事纷扰,而中间却能结下深厚的缘分,这种关系非同小可。

“西掖方掌诰,南宫复司春”两句,用典故表明了作者与受者之间的高层次交流和理解。西掖掌诰,是指掌握着国家大事;南宫司春,则是管理着四季更替,这些都是对受者的尊崇和期待。

“夕燕华池月,朝奉玉阶尘”两句,更进一步表达了夜以继日,晨昏不分地思念对方的情感。华池之月,是美好而难得的时光;玉阶之尘,则是高洁而不可触及的尊贵。

“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两句,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和氏璧,比喻受者集众家之所长于一身,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才华横溢的赞赏。

“群公共然诺,声问迈时伦”两句,则是对共同承担的誓言和时代责任的一种肯定。公共之诺,是指公正无私的承诺;声问迈时伦,是询问历史长河中的规律与节奏。

“孤鸿既高举,燕雀在荆榛”两句,用了鸟类来比喻不同的人生境遇。孤鸿高飞,燕雀藏于荆棘之间,这是对现实中人与人的差异和隔阂的描绘。

“翔集且不同,岂不欲殷勤”两句,则表达了面对这些差异,不应减少彼此间的情谊。翔集,指的是鸟类聚集;且不同,是承认现实中的差别;岂不欲殷勤,是强调珍惜和深厚的情感。

“一旦迁南郡,江湖渺无垠”两句,写出了诗人被贬远离的境况。迁南郡,是指被流放到偏远之地;江湖渺无垠,则是环境的荒凉和广阔。

“宠辱良未定,君子岂缁磷”两句,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君子的态度。宠辱,是指荣誉与挫折;良未定,是说这些都还没有最终的结果;君子 岂缁磷,则是君子对于这种不确定性的超然态度。

“寒暑已推斥,别离生苦辛”两句,用了自然界的变化来比喻人间的情感波折。寒暑,即四季的更替;推斥,是指这些都被时间所抹杀;别离,则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断裂。

“非将会面目,书札何由申”两句,是诗人的无奈和对手足之情的一种表达。非将会面目,是说不指望能够相见;书札何由申,是询问如何才能通过文字传递自己的心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笔法,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对美好事物和人间情谊的珍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