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庭夜月有怀
唐 · 李澄之
游客三江外,单栖百虑违。
山川忆处近,形影梦中归。
夜月明虚帐,秋风入捣衣。
从来不惯别,况属雁南飞。
山川忆处近,形影梦中归。
夜月明虚帐,秋风入捣衣。
从来不惯别,况属雁南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游客:指离家在外的游子。单栖:孤独生活。
百虑:各种忧虑。
违:违背,此处指难以承受。
山川:家乡的山水。
形影:身影。
梦中归:在梦中回到故乡。
虚帐:空荡的帐子。
捣衣:古代妇女在秋季为家人准备冬衣,捶打衣服。
从来:一直。
惯别:习惯离别。
况:何况。
雁南飞:大雁南迁,象征着季节变换和离别。
翻译
游子远离三江之外,独自一人承受诸多忧虑。思念家乡山水,梦境中仿佛近在咫尺。
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进空荡的帐中,秋风吹过,引起对缝制衣物的思绪。
我向来不习惯离别,更何况此时大雁正向南方飞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不舍。开篇“游客三江外,单栖百虑违”表达了游子的孤独与对远方家园的无限思念。"山川忆处近,形影梦中归"则透露出诗人即便身在他乡,也常在梦中回到心中的故土。
夜晚的景象,“夜月明虚帐,秋风入捣衣”让人感受到凉爽的秋夜,皎洁的月光如同白昼,穿过窗棂照进室内,而那阵阵的秋风不仅带来了凉意,也似乎带走了诗人的思绪。
结尾“从来不惯别,况属雁南飞”表达了诗人对异地生活的不适应,更何况是秋天,那些飞向南方的雁鸣声更增添了离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远行的孤独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