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歌上制帅闻敌退清水县作
散烧烟火夜宿兵,遥见狼头一星灭。
明朝探骑前来报,为言敌死秦川道。
牌使前呼大队回,鹅车炮坐埋青草。
黄河口,清水头,水声呜咽河不流。
军中遗言更惨酷,灵夏名王亦屠戮。
中间被掠边丁苦,牧放牛羊食禾黍。
牛羊得食人转饥,日想南朝拜降去。
朝廷有道督府雄,三关之险风不通。
健儿长鎗及马腹,壮士劲弩当心胸。
帐犀前把石门隘,遥望红旗围尽解。
舆师等第喝银帛,三将同时赐金带。
凯还吹落桃花风,捷书屡奏甘泉宫。
纶巾萧然羽扇净,一字不说平夷功。
离鸿迤逦集中泽,鸦噪山田忙种麦。
七方新堡高插云,腐鼠何能更相嚇。
书生每夕翻青史,争战场中看千古。
狸亡虎灭自有期,天道何尝厌中土。
夹城云赤戈剑明,通衢夜白钟鼓清,更待公归戮力就太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太白:指太白星。探骑:侦察骑兵。
秦川:古代地区名,今陕西中部。
鹅车:古代战车的一种。
灵夏:古地名,泛指西北地区。
旗围:指敌军的旗帜阵势。
凯还:胜利归来。
甘泉宫:古代宫殿,此处代指皇宫。
纶巾: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头巾。
平夷功:平定叛乱的功劳。
夹城:环绕城市或军事要塞的双重城墙。
戈剑:兵器,戈和剑。
翻译
在祁山的西面面对着太白星,战士们弯弓搭箭对着明亮的月亮。夜晚燃烧烟火后士兵们露营,远远看见狼头星消失在天际。
明天侦察兵来报告,说是敌人在秦川道上全军覆没。
传令官呼叫队伍返回,战车炮台掩埋在青草丛中。
黄河口和清水源头,河水呜咽却无法流动。
军中的遗言凄惨残酷,连灵夏的名王也被屠杀。
边疆的百姓受苦,放牧牛羊以稻谷为食。
牛羊吃饱了,人却更加饥饿,每日期盼向南朝投降。
朝廷政治清明,督府威武,三道关隘险峻难以通行。
勇士们的长枪刺入马腹,壮士的强弩对准胸膛。
在石门隘口设置防御,远望敌人的红旗逐渐退去。
将领们按等级赏赐金银布帛,三位将军同时获得金带。
胜利归来时吹起桃花风,捷报频繁送到甘泉宫。
将领们头戴纶巾,手持洁净的羽扇,却不提平定叛乱的功绩。
离鸿成群结队飞向湖泊,乌鸦在山田间忙碌地播种麦子。
新建的堡垒直插云霄,如同腐鼠无法再吓唬人。
读书人在夜晚研读史书,战场上见证千年的历史。
狐狸和老虎的灭亡自有定数,天道何曾厌弃中原。
夹城上空红云密布,夜晚的街道钟鼓清脆,等待你回来共同建立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后的景象,战士们在祁山之西弯弓而立,抱着明月,夜宿于兵营中。烟火散发,遥见狼头星辰一闪而逝。这是一幅战争的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黄河口,清水头,水声呜咽河不流”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悲凉的情景。黄河之水通常奔腾汹涌,但在这里却是呜咽不流,反映了战争给自然带来的静默与伤害。
“军中遗言更惨酷,灵夏名王亦屠戮”这几句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战争的批评和悲哀。诗人通过历史的比较,指出战争带来的毁灭和痛苦,并非独今之所为。
“中间被掠边丁苦,牧放牛羊食禾黍”则描写了战乱给边疆百姓带来的苦难,他们不得不在战火中抚养牲畜,以此维持生计。这种生存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无奈预示着战争的残酷。
诗中还穿插着对英雄将领的赞颂,如“帐犀前把石门隘,遥望红旗围尽解”和“舆师等第喝银帛,三将同时赐金带”,表现了战场上的英勇与胜利。
最后,“更待公归戮力就太平”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希望通过英雄的力量最终能够达到太平盛世。这一句也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束、国家安宁的迫切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自然的伤害,还表现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对未来和平的向往。它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