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
宋 · 范仲淹
芳洲名冠古南都,最惜尘埃一点无。
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
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
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申湖。
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
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
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申湖。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芳洲:形容优美的水边之地。冠:位居首位,最。
南都:古代南京的别称。
尘埃:灰尘。
楼阁:高大的建筑物。
海燕:春天的海鸟。
仙凫:神话中的仙鸭。
花情柳意:形容花开花落、柳条摇曳的景象。
凭谁问:有谁知道。
月彩波光:月色与水面的波光。
汉上山公:泛指有才华的文人。
发新咏:发表新的诗作。
诧申湖:惊叹于申湖的美。
翻译
芳洲在古代南京城中最为出名,最珍视的是连一丝尘埃也没有的洁净。春天深处,海燕飞入楼阁,寂静的人们欣赏着池塘中的仙鸭游动。
花开花落的情感,柳树摇曳的情态,又有谁能理解呢?月色与波光的美景难以描绘。
像汉上山公那样才华横溢的人发表新的诗篇,何必还要在申湖那里惊叹不已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诗中,诗人以百花洲为背景,展现了其独特的景致和情感。"芳洲名冠古南都"一句,表达了百花洲在古代都城中的名声显赫,而"最惜尘埃一点无"则强调了对洁净环境的珍视。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展现出春天百花洲的宁静与生机,海燕和仙凫的出现增添了诗意。
"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这两句,诗人借花柳之情和月色波光,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言表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王源叔的思念。最后,诗人以"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申湖"收尾,暗含自己也有新的创作灵感,暗示王源叔不必惊讶于百花洲的魅力,因为这里同样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热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百花洲的景色,又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体现了范仲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