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八首(其二)
宋 · 陆游
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
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
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
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注释
檐角:屋檐的角落。楠阴:楠木形成的阴凉。
转日:随着太阳移动。
楼前:楼前边。
荔子:荔枝树。
吹花:花香随风飘散。
鹧鸪:一种鸟,叫声凄切。
霜天:下霜的天气。
晚:傍晚。
叠鼓:连续不断的鼓声。
催衙:催促官府办公。
乡梦:思乡的梦境。
枕上:在床上。
京书:来自京城的书信。
天涯:极远的地方。
邦人:本地的人。
讼少:诉讼案件少。
文移:文书传递。
省:减少。
闲院:空闲的庭院。
煎茶:煮茶。
翻译
屋檐下的楠木阴凉随着太阳移动,楼前荔枝树下花香飘散。在鹧鸪的叫声中,傍晚的寒霜降临,密集的鼓声催促着官府的事务开始。
我在睡梦中不时回到家乡,京城的书信却远未到达这里。
地方上的诉讼稀少,公文传递减少,空闲的庭院里只有我独自煮茶消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日的画面。首句“檐角楠阴转日”写出了屋檐下楠木形成的浓荫随着太阳移动,展现了时光流转的静谧。次句“楼前荔子吹花”则通过荔子树在秋风中飘落花瓣,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凋零之美。
“鹧鸪声里霜天晚”进一步渲染了环境氛围,以鹧鸪的叫声衬托出傍晚的凄清与寒意。接下来,“叠鼓已催衙”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官府的鼓声催促着人们准备归家或履行职责。
诗人借“乡梦时来枕上”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京书不到天涯”则流露出对远方亲朋消息的期盼。最后两句“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反映了当地社会安宁,公事稀少,人们在闲暇之余品茶度日的宁静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秋日的景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陆游的闲适与对家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