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以松叶支棚纳凉(其三)赏析

以松叶支棚纳凉(其三)

明 · 释今无
一木猿应喜,三秋暑未徂。
片时收逝魄,终岁倦艰虞。
月到阴还碎,云过气更殊。
石能供卧枕,天地足蘧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中,诗人以松叶搭建凉棚纳凉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和谐之美。

首联“一木猿应喜,三秋暑未徂”,开篇即以一只欢快的猴子在夏日的树荫下嬉戏,暗示了诗人对清凉避暑的渴望,同时也巧妙地将时间概念引入,通过“三秋”(秋季的第三个阶段)来强调暑热未消,为后文的纳凉场景铺垫。

颔联“片时收逝魄,终岁倦艰虞”,诗人通过“收逝魄”这一形象化的表达,生动地描绘了短暂的凉爽瞬间如何抚慰心灵,缓解了一年的辛劳与疲惫。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生活艰辛的深刻体悟。

颈联“月到阴还碎,云过气更殊”,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月亮的光影在树荫间破碎,云朵飘过带来不同的气息,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感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多变。

尾联“石能供卧枕,天地足蘧庐”,诗人以石头作为卧枕,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这里的“蘧庐”原指草屋,此处借指简陋的居所,诗人以此自喻,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内心宁静和平和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