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到梧州界,闻乱道梗赏析

到梧州界,闻乱道梗

清 · 钱澄之
咫尺梧州路,孤臣去住愁。
烽烟迷日暮,旗帜塞江流。
扈从纷相失,乘舆何处求?惊闻鲁司马,无故自焚舟!

鉴赏

这首诗名为《到梧州界,闻乱道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行至梧州时,听到前方道路受阻,局势动荡不安的消息,内心充满了忧虑与愁绪。

首句“咫尺梧州路,孤臣去住愁”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心境,诗人即将到达梧州,却因前方道路受阻而感到忧心忡忡,一个“孤臣”形象跃然纸上,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独自面对困难与挑战。

接着,“烽烟迷日暮,旗帜塞江流”两句,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动荡局势下的一片混乱。日暮时分,烽火连天,烟雾弥漫,旗帜在江水中摇曳,既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性。

“扈从纷相失,乘舆何处求?”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局势的混乱与不稳定。扈从人员在战乱中分散失散,皇帝的车驾(乘舆)也难以寻觅,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担忧。

最后,“惊闻鲁司马,无故自焚舟!”一句以鲁司马自焚舟的惊人事件作为收尾,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心惶恐的现实。鲁司马的举动可能是对局势绝望或反抗的极端表现,其悲剧性的结局令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