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洲四首(其二)
宋 · 刘克庄
役民如犬马,国破作降俘。
往往湖中石,宣和艮岳无。
往往湖中石,宣和艮岳无。
注释
役民:被奴役的人民。犬马:比喻极其辛苦的劳役。
国破:国家衰败。
作降俘:成为敌方的俘虏。
往往:常常。
湖中石:湖中的石头,可能象征历史遗迹。
宣和:北宋徽宗赵佶的年号。
艮岳:北宋皇家园林,此处代指昔日繁华。
翻译
人民被奴役如同犬马,国家破败后自己成了俘虏。湖中的石头常常被提及,而宣和年间建造的艮岳已不复存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国破民穷的悲惨景象。“役民如犬马”两字,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被迫成为国家战争机器上的牺牲品,被驱使得像奴仆一样无奈。接下来的“国破作降俘”则是这种状态的必然结果,国家沦丧,百姓只能束手就擒,成为战败者的俘虏。
而在“往往湖中石,宣和艮岳无”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哀伤与无奈。湖中的石头似乎成为了诗人哀叹国事的象征,而宣和、艮岳这些地名则可能隐含着对昔日繁华已逝去的怀念。但“无”字却又给这份怀念泼了一股冷水,意味着即便是自然之美,也无法弥补国破民穷的现实。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和深沉的哀伤,传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无力回天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