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
宋 · 邵雍
车从赏春来北京,耿君先期已驰情。
此时殒霜奈何重,今岁花开徒有声。
既辱佳章仍坠刺,宁无累句代通名。
天之才美应自惜,料得不为时虚生。
此时殒霜奈何重,今岁花开徒有声。
既辱佳章仍坠刺,宁无累句代通名。
天之才美应自惜,料得不为时虚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车:车辆。赏春:欣赏春天。
耿君:指代某人。
先期:事先。
驰情:满怀热情。
殒霜:霜降。
奈何:为何,怎么。
花开徒有声:花开却没有实际的香气或效果。
辱:承蒙。
佳章:优美的诗篇。
坠刺:遭受批评。
累句:连续的句子,此处指回复。
通名:公开姓名。
天之才美:上天赋予的才华。
应自惜:应当自我珍视。
虚生:虚度光阴。
翻译
我乘坐车辆从欣赏春天的旅程来到北京,耿君早已满怀热情地期待着。此刻霜降如此沉重,今年的花朵虽开却只有声音。
既然承蒙佳作赞誉又遭受批评,我岂能无动于衷,只用文字代替名字回应。
上天赋予你的才华应当珍惜,料想你不会只为迎合时势而虚度一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作品《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诗中,诗人以赏春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王郎中的期待与关切。"车从赏春来北京"描绘了来访的情境,而"耿君先期已驰情"则流露出对王郎中提前来访的欣喜之情。
"此时殒霜奈何重,今岁花开徒有声",诗人感叹时令变换,霜降过早,花朵虽开却无人欣赏,暗寓了对友人未能及时相见的遗憾。"既辱佳章仍坠刺",意指王郎中虽然送来美好的诗篇,但未能亲自来访犹如利刺般让诗人感到失落。
"宁无累句代通名",诗人希望用诗句代替自己的名字,传达出对王郎中的深深思念。最后两句"天之才美应自惜,料得不为时虚生",诗人劝诫王郎中要珍视自己的才华,不要因时光流逝而虚度光阴,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和鼓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通过赏春的场景和自然景象寄寓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