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两大人冢旁作予生圹书示儿辈(其三)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未能即蝉蜕,风露且胜秋。
速化复何恨,长生安所求。
九原依父母,千载作松楸。
他日薪多衣,吾归此一抔。
速化复何恨,长生安所求。
九原依父母,千载作松楸。
他日薪多衣,吾归此一抔。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于两大人冢旁作予生圹书示儿辈(其三)》。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生死、长生与家族传承的深刻思考。
首句“未能即蝉蜕,风露且胜秋”以蝉蜕为喻,暗示生命的短暂与变化无常,风露则象征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选择在秋天享受这份宁静,似乎在表达对生命流逝的接受与欣赏。
接着,“速化复何恨,长生安所求”两句,诗人探讨了生死问题。他认为快速地走向生命的终结并无遗憾,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永生,而在于如何度过这有限的一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九原依父母,千载作松楸”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希望自己的墓地能够成为家族的纪念之地,如同松树般坚韧不拔,象征着家族的延续与荣耀。
最后,“他日薪多衣,吾归此一抔”预示着未来的某一天,子孙们会围绕着墓地,祭奠先人,而自己也将在此长眠,成为家族历史的一部分。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也有对家族传承的深情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死亡和家族责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