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用元韵为劝学之什再和
宋 · 郑清之
士惟食志非食力,于陵奚事亲屦织。
静乐一门自师友,篑进不为子贡息。
元仲季方从太丘,海内人士俱愿识。
案上惟作羽籥声,室中定无锄帚色。
申旦督课如园蔬,子夜程书过衡石。
举似翁妪笞其儿,教育英才笑安得。
文献超群王谢家,韦布当磨铁砚墨。
静乐一门自师友,篑进不为子贡息。
元仲季方从太丘,海内人士俱愿识。
案上惟作羽籥声,室中定无锄帚色。
申旦督课如园蔬,子夜程书过衡石。
举似翁妪笞其儿,教育英才笑安得。
文献超群王谢家,韦布当磨铁砚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士:读书人。食志:追求志向。
食力:体力劳动。
于陵:指隐居者。
亲屦织:亲手编织鞋子。
静乐一门:静心乐道。
篑进:缓慢进步。
子贡:孔子弟子,以急躁著称。
元仲季:人名,可能指某位学者。
太丘:汉代学者陈寔,有‘太丘长’之称。
识:结识。
羽籥声:琴瑟等乐器声。
锄帚色:农具的颜色,暗示书房无农事。
申旦:清晨。
督课:督促学习。
程书:批阅的书籍。
衡石: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200斤。
翁妪:老翁老妇。
笞其儿:责打孩子。
英才:优秀人才。
笑安得:怎能不笑。
文献超群:学问出众。
王谢家:王、谢两家,东晋豪门。
韦布:韦布之士,指寒门。
铁砚墨:磨砺铁砚研墨。
翻译
读书人只求志向而非体力劳动,于陵何需亲自种鞋底的布。静心乐道,师友相伴,即使进步缓慢也不像子贡那样急躁。
元仲季追随太丘先生,天下贤士都希望能结识他。
他的书房只有琴瑟之声,不见农具的痕迹。
清晨督促学业如管理菜园,深夜批阅书籍超过秤石之重。
教导孩子如同老翁老妇责打,培养英才的笑容中充满欣慰。
他的学识超越王谢家族,出身寒微也砥砺铁砚研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名为《静乐用元韵为劝学之什再和》。诗中表达了一种士人应当重视内在修养而非仅依赖体力劳动的价值观,以于陵(古代隐士)为例,强调静心学习的重要性。诗人赞美元仲季这样的学者,他们的学问如同太丘之高,受到海内人士的敬仰。他们专心致志,昼夜苦读,连日常琐事也寓教于乐,如督促孩子学习就像管理园蔬,深夜批阅书籍超过衡石之重。诗人以严厉又充满爱心的方式教育才俊,认为这种严谨的教育方式将培养出超越王谢家族的文献大家。最后,他鼓励即使出身贫寒,也要像韦布(古代粗布衣)一样勤奋研习,磨砺铁砚,追求知识。整首诗洋溢着对学术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