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秀才往安南
唐 · 杨衡
君为蹈海客,客路谁谙悉。
鲸度乍疑山,鸡鸣先见日。
所嗟回棹晚,倍结离情密。
无贪合浦珠,念守江陵橘。
鲸度乍疑山,鸡鸣先见日。
所嗟回棹晚,倍结离情密。
无贪合浦珠,念守江陵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你。为:成为。
蹈海客:投身大海的旅人。
客路:旅途。
谁:谁。
谙悉:熟知。
鲸度:鲸鱼跃出水面。
乍疑山:乍然像山峰。
鸡鸣:公鸡啼鸣。
先见日:预示着太阳升起。
所嗟:令人惋惜。
回棹:归航。
晚:晚。
倍结:加倍加深。
离情:离别之情。
密:浓重。
无贪:不要贪求。
合浦珠:合浦的珍珠(古代传说中的宝物)。
念守:记住坚守。
江陵橘:江陵的橘树(象征忠诚或坚守)。
翻译
你如同一位投身大海的旅人,你的旅途又有谁知道呢。鲸鱼跃出水面仿佛山峰乍现,公鸡啼鸣预示着太阳即将升起。
遗憾的是归航已晚,离别的愁绪更加深重。
不要贪恋合浦的珍珠,记住坚守江陵的橘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衡的作品《送王秀才往安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远去朋友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
“君为蹈海客,客路谁谙悉。”开篇两句,诗人以“蹈海客”形象描绘王秀才即将踏上的一番旅程,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条道路的陌生与无知,同时也透露出对朋友离别后的不舍和担忧。
“鲸度乍疑山,鸡鸣先见日。”接下来的两句,则是通过海中巨兽(鲸)的跃出和山中的雄鸡报晓来映衬天色渐明,预示了朋友即将踏上的旅途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
“所嗟回棹晚,倍结离情密。”诗人表达了对王秀才的深切惋惜之情,以及希望他早日归来的愿望。这里的“回棹”指的是船只返回,“倍结离情密”则是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更加深厚。
最后两句,“无贪合浦珠,念守江陵橘。”诗人以不贪图南海珍宝之意,暗示对朋友的思念胜过于物质财富,同时也表明自己将留在原地,守护着那里的生活和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远行者深情厚谊的情感流露,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不舍与期望他们早日平安返归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