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须孟修同学二首(其一)
清 · 王季珠
处常遇变顺天行,焉用牢愁写不平。
一线穿珠文得体,五金炼冶学收名。
当今钟釜频颠倒,抵死山毛定重轻。
且向闲中理闲事,为花酬酒寿同庚。
一线穿珠文得体,五金炼冶学收名。
当今钟釜频颠倒,抵死山毛定重轻。
且向闲中理闲事,为花酬酒寿同庚。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规律的独特见解。首先,“处常遇变顺天行”一句,揭示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变化时,应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接着,“焉用牢愁写不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因不满或不公而郁结于心的情绪持否定态度,倡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完美。
“一线穿珠文得体,五金炼冶学收名”,这两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文字比作珍珠串成一线,强调了文章结构的严谨与和谐;将学习过程比作金子的提炼,寓意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最终能够获得名声与成就。这种对知识追求和艺术创作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的重视。
“当今钟釜频颠倒,抵死山毛定重轻”,这两句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钟釜的颠倒比喻社会秩序的混乱,山毛的轻重则象征着价值判断的模糊。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忧虑与批判,同时也暗示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的重要性。
最后,“且向闲中理闲事,为花酬酒寿同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闲暇之余,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如赏花饮酒,与朋友共度时光,以此来庆祝生命的延续。这种乐观、随性的生活哲学,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社会关怀,是一首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