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
宋 · 沈遘
兰蕙含清露,芙蕖堕绿波。
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
已觉金行早,谁调玉烛和。
西风但高咏,将奈绿?何。
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
已觉金行早,谁调玉烛和。
西风但高咏,将奈绿?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首联“兰蕙含清露,芙蕖堕绿波”以兰花与荷花作为意象,清露与绿波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暗示着秋天的到来。兰花与荷花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界的季节变换。
颔联“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则直接点明了季节的变化,早晨的雨水带来了凉爽,而傍晚时分,凉意更加浓厚。这种由热转凉的自然现象,不仅反映了天气的变化,也隐喻了人生中经历的起起伏伏。
颈联“已觉金行早,谁调玉烛和”中的“金行”指的是五行中的金,代表秋季。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同时也引出了对自然界和谐秩序的思考。“谁调玉烛和”则可能暗指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是如何维持的,或许是对某种超然力量的赞美或疑问。
尾联“西风但高咏,将奈绿何”则是诗人面对自然变化的态度。西风起,意味着秋天的深入,诗人选择“高咏”,即高声吟唱,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将奈绿何”则似乎是在问,面对绿色的消逝(秋天的来临),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生命短暂与循环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受和深沉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