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
唐 · 韩翃
二十青宫吏,成名似者稀。
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
夜月回孤烛,秋风试夹衣。
扁舟楚水上,来往速如飞。
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
夜月回孤烛,秋风试夹衣。
扁舟楚水上,来往速如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二十:二十岁的年纪。青宫吏:宫廷小吏。
成名似者稀: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早有成就。
承颜:追随君王的颜面。
陆郎:对君王的尊称。
携手:携手同行。
谢娘:可能是友人或诗人的代称。
夜月:夜晚的月亮。
孤烛:孤独的蜡烛。
秋风:秋天的凉风。
夹衣:两层的薄衣服。
扁舟:小舟。
楚水:泛指长江流域的水。
来往速如飞:来去速度非常快。
翻译
二十岁时就担任宫廷小吏,能像这样功成名就的人很少。追随君王的颜面离去,与好友谢娘携手同归。
夜晚月亮映照着孤独的蜡烛,秋风吹过,试穿新夹衣。
乘坐小舟在楚水之上穿梭,来去速度如同飞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携家眷返回江东故乡的温馨场景。开篇“二十青宫吏,成名似者稀”两句,通过对官员人数和成就的描述,表现了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与荣誉并不显赫,但这并未影响诗人对其离别时的心情。
“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一句,则直接点出了诗中的人物行动,承颜、陆郎等人的离开,而李舍人则是携手妻子(谢娘)一起返回。这里的"承颜"和"陆郎"可能是对朋友或同僚的提及,通过这种方式强化了送别的情感。
“夜月回孤烛,秋风试夹衣”两句,营造出了一种深夜月明、微风习习的氛围。诗人借此描绘出离别时的寂寞与凉爽,同时也预示了即将到来的秋季和旅途中的凉意。
“扁舟楚水上,来往速如飞”则是对返回江东故乡过程的生动写照。"扁舟"形容船只的平稳迅速,与后文"来往速如飞"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对于李舍人一家能够顺利、快速地回归故土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送别时的情感复杂性,以及对亲朋好友平安返回家乡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