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别号莲塘者以自附于濂溪之说予谓之曰于中通得圣人之体于外直得圣人之用于不支蔓得圣人之真于出淤不染得圣人之清遂感而赋之
明 · 湛若水
清清塘中莲,亭亭思公贤。
思公爱公莲,欲往隔湖天。
通直得自性,芳意谁与传。
岂无牡丹艳,徒为俗子怜。
扳荷玩水珠,弄化不成圆。
何因动遐想,敛衽莲峰前。
思公爱公莲,欲往隔湖天。
通直得自性,芳意谁与传。
岂无牡丹艳,徒为俗子怜。
扳荷玩水珠,弄化不成圆。
何因动遐想,敛衽莲峰前。
鉴赏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诗,以莲花为主题,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向往。"清清塘中莲,亭亭思公贤"描绘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雅形象,象征着诗人对贤德之人的敬仰。"思公爱公莲,欲往隔湖天"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仰慕,但又因距离遥远而无法亲近。
"通直得自性,芳意谁与传"暗指莲的中通外直,寓意内心的通达和真实,无人能完全理解其深意。"岂无牡丹艳,徒为俗子怜"则以牡丹的世俗繁华反衬莲花的高洁,表明诗人更欣赏莲花的超凡脱俗。
"扳荷玩水珠,弄化不成圆"通过具体的动作,进一步强调莲花的自然形态,暗示人应如莲花般保持本真。最后两句"何因动遐想,敛衽莲峰前"表达了诗人因莲花引发的深远思考,以及希望能亲临莲塘,向莲花学习的愿望。
整体上,这首诗借物抒怀,赞美了莲花的品格,也寓含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