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长卿太学秋补
宋 · 黄庭坚
长卿家亦但四壁,文君窥之介如石。
胸中已无少年事,骨气乃有老松格。
汉文新览天下图,诏山采玉渊献珠。
再三可陈治安策,第一莫上登封书。
胸中已无少年事,骨气乃有老松格。
汉文新览天下图,诏山采玉渊献珠。
再三可陈治安策,第一莫上登封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文君: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介如石:形容卓文君坚定的目光。
少年事:青春时期的事。
老松格:比喻司马相如的坚韧品格。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天下图:指地图,象征国家疆域。
诏山:皇帝的命令,指向山中。
采玉:采集宝玉,可能象征献忠心或才华。
再三:多次。
治安策:治国策略。
登封书:封禅的文书,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翻译
司马相如家中也仅四面墙,卓文君偷看他的眼神坚定如石。他心中早已没有了青春的琐事,骨气却如同老松般坚韧。
汉文帝正在浏览天下地图,下令在山中采集宝玉献给朝廷。
他多次陈述治国方略,但最重要的是不要上奏封禅的文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送石长卿太学秋补》,通过对石长卿的描绘,展现了他虽然家境贫寒(“长卿家亦但四壁”),但性格坚韧如磐石(“文君窥之介如石”),内心深沉,不为少年浮华所动,有着老松般的骨气。诗人以汉文帝阅览天下图和诏书采玉的典故,暗示石长卿的博学多识和可能的治国才能(“再三可陈治安策”),同时提醒他,最重要的不是追求个人的显赫地位,而应以民生为重,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第一莫上登封书”)。整首诗寓言性强,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士人的高尚品格和责任感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