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题张宗玉窗下庐山赏析

寄题张宗玉窗下庐山

宋 · 许月卿
庐山移到龙溪东,两壁生云无数峰。
梦与文渊三峡水,共参金露九秋风。
万山恍对凝尘榻,五老仝携入室筇。
更问濂溪风共月,又移窗下到脑中。

拼音版原文

shāndàolóngdōngliǎngshēngyúnshùfēng

mèngwényuānsānxiáshuǐgòngcānjīnjiǔqiūfēng

wànshānhuǎngduìníngchénlǎotóngxiéshìqióng

gèngwènliánfēnggòngyuèyòuchuāngxiàdàonǎozhōng

注释

庐山:指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龙溪东:龙溪的东岸,地名。
生云:云雾缭绕。
文渊:古代地名,这里代指山水。
金露:秋天的露水,象征清凉。
九秋:秋天的代称。
凝尘榻:静止不动的尘埃中的景象。
五老:庐山的五座著名山峰。
室筇:心中的画卷,筇为竹杖,引申为想象。
濂溪:濂溪先生,指周敦颐,宋代哲学家。
风共月:风和月,泛指自然景色。
窗下:窗边。
脑中:心中。

翻译

庐山仿佛移到了龙溪的东边,两岸山峰云雾缭绕,数不清有多少。
在梦中,我与文渊三峡的流水一同感受金秋的凉风。
众多的山峦如同静止在尘埃中的画面,五老峰也一起进入了心中的画卷。
再询问濂溪的风和月,它们似乎又移动到窗下,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许月卿的《寄题张宗玉窗下庐山》。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庐山移到龙溪东,两壁生云无数峰。"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庐山移置于龙溪之东的奇特景象。庐山在这里不再是实体,而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使得它能移动到龙溪之东,成为一处人间仙境。这两句诗通过对山峰和云雾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雄伟壮观的意境。

"梦与文渊三峡水,共参金露九秋风。" 这两句则是作者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与自然景物相融合,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梦”、“文渊”、“三峡水”、“金露”、“九秋风”等词汇都充满了诗意,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万山恍对凝尘榻,五老仝携入室筇。" 这两句诗通过对“万山”与“五老”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前面景物的意境。“万山”、“五老”都是道家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这里被作者用来表达自己对于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恍对凝尘榻”、“仝携入室筇”的描写,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交融、物我两忘的审美追求。

"更问濂溪风共月, 又移窗下到脑中。"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前面意境的进一步升华。在这里,“更问”表达了一种探寻和思考,“濂溪风共月”则是作者情感与自然景物进一步交融的写照。而“又移窗下到脑中”,则意味着这种美好的景象已经深入作者的心灵,成为他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庐山及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与文人墨客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文化之韵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和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