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俞君任通判三首(其二)
宋 · 陈造
一代石湖翁,韩欧或其儗。
当时出门下,如君屈几指。
论定难为才,我乃辈多士。
椎成方未器,正赖君砻砥。
师友系魂梦,栩栩辄千里。
惊见得此客,乾鹊预为喜。
一笑破千忧,天幸宁有此。
石湖倏眼中,此翁真不死。
当时出门下,如君屈几指。
论定难为才,我乃辈多士。
椎成方未器,正赖君砻砥。
师友系魂梦,栩栩辄千里。
惊见得此客,乾鹊预为喜。
一笑破千忧,天幸宁有此。
石湖倏眼中,此翁真不死。
注释
石湖翁:对诗中石湖老人的称呼。儗:比拟,相比。
当时:指过去的某个时期。
屈几指:形容数量少,罕见。
论定:评价。
才:才华。
椎成:尚未完全形成。
方未器:尚未成熟的才子。
师友:老师和朋友。
栩栩:生动的样子。
辄:就。
乾鹊:古人认为鹊能报喜。
预为喜:预先感到喜悦。
一笑:一个微笑。
破:化解。
千忧:无数忧虑。
石湖倏眼中:石湖老人突然出现在眼前。
真不死:仿佛永生不老。
翻译
有一位石湖老人,韩欧或许能与他相比拟。在那个时代,他的才华出众,屈指可数。
评价他的才华,实非易事,因为他超越了我们这一代众多才子。
他的才能还未完全展现,全靠朋友们的磨砺和砥砺前行。
师友情谊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即使相隔千里,也栩栩如生。
惊喜地遇见这样的客人,连喜鹊也为之雀跃。
他的笑声能化解千般忧虑,真是上天赐予的幸运。
石湖老人仿佛从未离开眼前,他仿佛真的长生不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对好友俞君任通判的赠别之作。诗中,诗人将俞君比作石湖翁,赞誉他的才华横溢,认为他在当时的文人中极为罕见,能与韩愈、欧阳修等大家相提并论。诗人感慨俞君虽尚未完全显露头角,但有着巨大的潜力,如同未经雕琢的玉石,需要朋友如诗人自己这样的砥砺磨炼。他们之间的师友情谊深厚,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在梦中相连。诗人惊喜于能结识这样的人才,仿佛连天上的喜鹊也为之雀跃。最后,诗人感叹俞君的突然离去,犹如石湖翁在眼前消失,让人感到他仿佛并未真正离开,精神永存。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俞君的敬仰和深深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