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集中赴漳浦宰
有意载酒问奇字,无事闭门抄异书。
一行作吏去漳水,敛版趋廊参刺史。
胸中豪气半销磨,稍觉风波生眼底。
高郎高郎君莫嗔,举世未有如君贫。
毁官不复谒时宰,老大甘为行路人。
君今业已临民社,办取催科时下下。
不然彭泽归去来,簿领笞榜何为哉。
男儿策勋有时节,家世况自图云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乌石:可能指代某处寺庙或住所。臞儒:形容清瘦的书生。
奇字:罕见或奇特的文字。
敛版:收起官印,表示谦恭或退职。
风波:比喻世事的动荡和变化。
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此处借指归隐。
簿领:公文簿册,指官场事务。
策勋:建立功勋。
云台:古代朝廷表彰功臣的画像台。
翻译
在乌石僧房住了三年,忍饥挨饿像个清瘦的书生。时常带着酒意询问奇特的文字,闲暇时关门抄写奇异的书籍。
离开漳水任职为官,恭敬地走向廊道拜见刺史。
胸中的豪情壮志大半消磨,渐渐感到世事波澜在眼前涌现。
高郎啊高郎,你别生气,世上再无人像你这般贫穷。
不再为官,不愿再去拜见权臣,宁愿老去也甘做平凡人。
如今你已掌管百姓事务,处理税收琐事是你的职责。
若不然就学陶渊明归隐田园,文书簿册又有何用呢?
男子汉建功立业总有时机,家族名声自会登上云台显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不凡处境的理解。开篇“三年乌石僧房居,忍饥待次真臞儒”两句,写出了高集中的隐逸生活,他在简陋的僧房中居住,忍受着饥饿,以等待时机,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令人敬佩。
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仰慕之情和对知识的渴望,“有意载酒问奇字,无事闭门抄异书”显示出他与高集中的交流,以及他们共同探讨学问的场景。同时,这也反映出了诗人本身对于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一行作吏去漳水,敛版趋廊参刺史”则写出了高集中即将赴任的消息,他将踏上前往漳浦的旅程,去承担官职的责任。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转变,也象征着友情和理想的结合。
“胸中豪气半销磨,稍觉风波生眼底”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面对复杂社会时内心的波动。这种豪迈之气虽有所减退,但仍旧不失为时代的担当。
“高郎高郎君莫嗔,举世未有如君贫”则是诗人对于友人的赞美,他的清贫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貧困,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独立和坚守。这种赞誉中带有一份尊敬之情。
“毁官不复谒时宰,老大甘为行路人”显示了高集中的超然物外,他对于官职的看破与放弃,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态度令人钦佩。
最后,“君今业已临民社,办取催科时下下。不然彭泽归去来,簿领笞榜何为哉”则是诗人对于高集中即将面临的民间工作和对他的期许。同时也包含了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可能会有其他的结果,这里的“彭泽”、“簿领笞榜”等词语,或许暗示了一种生活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高集中的赞美与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理想和精神独立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