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洪汝中方卜书院盛称天真之奇并寄及之
明 · 王守仁
不踏天真路,依稀二十年。
石门深竹径,苍峡泻云泉。
泮壁环胥海,龟畴见宋田。
文明原有象,卜筑岂无缘?
石门深竹径,苍峡泻云泉。
泮壁环胥海,龟畴见宋田。
文明原有象,卜筑岂无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学问相结合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首句“不踏天真路,依稀二十年”,仿佛在说诗人已远离尘嚣,踏入了心灵的净土,时间在这里变得模糊,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接下来,“石门深竹径,苍峡泻云泉”两句,通过描绘幽静的竹林小径和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
“泮壁环胥海,龟畴见宋田”则转向对书院环境的描述,泮池环绕,仿佛与大海相连,象征着知识的广阔无垠;龟畴(龟背形的田地)上可见宋代的农田,既体现了历史的传承,也寓意着学问的根基深厚。最后,“文明原有象,卜筑岂无缘?”表达了对文明与学问本质的思考,认为文明并非偶然形成,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必然性,强调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书院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文明与学问深刻内涵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