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用渔洋先生韵(其二)
清 · 纪迈宜
天汉浮槎讵可登,双丸跳荡此中腾。
千帆疾下真如鸟,十月初寒未试冰。
觅渡声传樵径月,鸣镳目断猎围鹰。
明朝更访夷门道,独向荒烟酹信陵。
千帆疾下真如鸟,十月初寒未试冰。
觅渡声传樵径月,鸣镳目断猎围鹰。
明朝更访夷门道,独向荒烟酹信陵。
鉴赏
这首清代纪迈宜的《渡黄河用渔洋先生韵(其二)》描绘了诗人试图跨越黄河时的壮志与想象。首句“天汉浮槎讵可登”借用天河与槎木的典故,表达对黄河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对渡河难度的暗示。次句“双丸跳荡此中腾”中的“双丸”可能指船桨或舟行的动态,形象地展现了船只在波涛中起伏前行。
“千帆疾下真如鸟”运用比喻,形容众多船只快速行驶如同飞翔的鸟群,展现出黄河水面的繁忙与活力。“十月初寒未试冰”则点出季节,虽已初冬,但尚未结冰,为渡河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觅渡声传樵径月”描绘夜晚,寻找渡口的声音在樵夫小径上传播,伴随着明亮的月光,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鸣镳目断猎围鹰”则转而描绘猎人狩猎的场景,以鹰翱翔的视线尽头,暗示黄河两岸的广阔天地。
最后两句“明朝更访夷门道,独向荒烟酹信陵”,诗人表达了明日还要继续探索的决心,独自面对黄河的荒烟,以信陵君的典故寄托对前人的敬仰和对自己渡河之旅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渡黄河时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